DoNews将制作记录片《话说BBS》中文字幕

BBS: The Documentary(姑且译作《话说BBS》)是一套讲述BBS历史的记录片。导演Jason Scott采访了超过200位人物,其中包括:“互联网之父”、TCP/IP协议设计者之一Vinton Cerf,BBS发明者Ward Christensen和Randy Suess(看过《网络媒体教程》的人,应该还记得这两位因为暴风雪不能出门而发明了BBS的仁兄)等等,资料弥足珍贵。整部片子分作8集,通过3张DVD介质发行。


获知该记录片推出后,我联系了Jason,他同意让我组织人员翻译中文字幕。相关信息见这里这里刘韧对此极感兴趣,表示DoNews将出资购买原版DVD,并全力支持翻译工作。


今天DVD送到了。包装很不错(是Jason自己干的,自办发行真可谓甘苦自知),只是还没来得及看片子——想必也是好的罢。随后Jason也发来了英文字幕。这样,我们很快就可以开始翻译了。


翻译计划是这样的:


1、确定人选。目前报名的有好些位朋友,我将给这些朋友发一份sample script,请他们试译,从中遴选适合的人员、分别负责翻译审校、字幕调整、影片制作等工作。
2、分配任务。Jason发给我29个脚本文件,翻译组的朋友负责把它们翻译为简体中文;字幕组的朋友负责根据时间戳调整字幕、并制作繁体中文版本;影片组同事负责把片子和字幕打包。
3、版本分发。我们计划以三种方式分发中文版本:纯字幕、下载、代刻。尽管该片以创作共用协议发行,大家还是应该尊重制片人4年的辛勤劳动,希望有条件的朋友都下单购买原版DVD(才50美元,物超所值)。至于下载和刻录,目前还没有具体想到怎么做。


翻译准备工作即日开始进行,希望整个翻译分发过程在1个月内完成。谢谢DoNews大力支持。


 

时间机器

看哪
峭壁之上
有人结巢而居


阳光金黄
风车旋转
峭壁之上
结巢而居


然后入梦
同一个梦
一个恶梦
宁愿无梦


如果碧落可以穷尽
黄泉也可趟过
改变过去一千次
未来还是未来


乘时间机器
千万年过去了
回头,回头看哪
看我这三十圈的年轮

二贾

有两位姓贾的,和《红楼梦》没有关系,一个叫做贾平凹,一个叫做贾樟柯。


这二贾,一为作家,一为导演,在当代中国艺术界,大概可以列入最有名的那群人中了。自然,他们会说名利于己如浮云,名利是不是浮云并非重点,重点是名利兼收后,该怎么做。


老笑话——夏天的中午,两农妇在田间作业,说:皇后娘娘这会儿多半坐在凉席上,乘凉吃柿饼呢,不知多舒服!其实我们不该嘲笑农妇的幻想,流氓朱元璋的大脚马娘娘,母仪天下后仍不改其农民风范,坐在凉席上吃柿饼,活脱脱一幅不离本色的肖像画。


上面说的二贾,大约都可以算是乡土出身,家世高贵是谈不上了。善于描写世俗生活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所谓世俗,大约还是要分三六九等,这二位最善于描写的,是三教九流的世俗。他们作品中的乡土(我的意思是“本乡本土”)气息,用一个恶俗的短语来形容,简直就是“浓郁得化不开”——请允许我问候该短语发明人的母亲。贾平凹有多部描写商洛地区的小说,贾樟柯也拍了一些定位于山西本土的电影作品。用另外一个恶俗的口号来形容,叫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请允许我问候该口号发明人的祖母。无论如何,这些扎根本土的作品中的大部分,堪称经典。


这些经典不必列举,看官当已耳熟能详。我要说的是二贾最近的作品,分别是小说《秦腔》和电影《世界》。


昨天我读完《秦腔》(谢谢智能手机,它让我的阅读量增加至少3倍),今天看完《世界》(谢谢盗版组织,它们让我电影观看量增加至少30倍)。这两部作品,在未看之前,在我心目中大约是对《世界》期望值较高——媒体已经把它炒熟好几遍了;而《秦腔》,则不过是无可无不可地从某PDA站点下载的。


那么,到底感觉如何?我要告诉你,这篇blog post的题目,原来的想法是用《了不起的贾平凹和平庸掉的贾樟柯》,现在你知道我的感受了。


贾平凹的了不起,在于他还是贾平凹;贾樟柯的平庸,在于他不再是贾樟柯。保持水准的,不说他,说说没有水准那位。


简单而言,我认为该贾变得平庸,根本原因在于放弃乡土,技术原因在于试图用不典型的角色去概括典型群体。《世界》是一部缺乏技巧、幽默、睿智、反讽、真实、戏剧冲突……的电影,人物苍白无力,剧情莫名其妙(太生和小桃最后突然煤气中毒挂掉了,真是无厘头,多半是不知道怎么说故事了)。嗯,我明白,贾是要反映生活,不过他失败了。生活不是这样的,或者,生活不是这么简单的。小武就是小武,只能在小城街上晃荡。小武去抢银行,就有些滑稽,一旦进城做了世界公园的保安队长,几乎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贾平凹(和以前的贾樟柯)的作品为什么了不起?因为,和崔健歌中唱的一样,“像是一把刀子”,是要“穿过你的嘴去吻你的肺”的刀子。


(顺便提一下,《北京杂种》真是好,为什么从地下走到地上,张元也完蛋了呢?)

冰雹

哑巴哇哇地叫着,那雹子就砸下来了。


我在一家小馆子吃晚饭。泡菜、重庆辣子鸡、羊肉串和不怎么凉的啤酒,菜品出自那位哑巴厨师之手,味道不算好也不算太坏。人们都兴奋地跑到檐下看冰雹,我没有动,只听到雹子打在水泥地上的声音。


今年冰雹下得大,家乡的苹果绝收了。城里人看到下冰雹,当做个奇事,搁乡下就成了抹煞一年辛劳的惨事。什么叫做抹煞一年辛苦?就是从现在起,你的工资都扣下来不发,到了明年这个时候,再告诉你工资都没了,凭空消失了。到那个时候,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果农无法可想,他们能做的,无非就是再次借贷买农药化肥、交上该交和不该交的税费,期待明年不要再遇上天灾人祸。


喝完酒,我走出馆子,地面是湿的,看不见冰雹颗粒。天气预报说,明天还下冰雹。

刘韧韩磊《网络媒体教程》繁体版序

韩磊序


从刘韧邀我参与写作本书到现在,刚好是一年时间。书出版后,受到业界普遍欢迎,让我们备受鼓舞;华文网愿意在台湾出繁体版,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我曾经做过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工作,自己的书在台湾出版,还是第一次。


在简体版的《缘起》中,我提到,本书未能充分体现我们在互联网媒体领域的研究心得与实作经验。其中尤为缺憾的是,没有能深入探讨新一代互联网(web 2.0)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好事,毕竟这是一本注重实作经验、让读者能用之于实际工作的指导读物,理论讲太多,未免就失之空泛了。


互联网扩展了传统意义上“媒体”的定义。或者,用“媒介”一词更加恰当——它更能体现网络时代“互连、沟通、共创、共享”的精神。就像电视没有取代收音机一样,互联网也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但它的互动和网状的传播效果却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对于互联网媒体形式,我们永远不能说自己已经了然于心,它进化得实在太快。然而,有一点是不变的:媒体总是为了方便人们传播思想而存在,一切有利于传播思想的媒体形式,都将至少在一时一地流行。拜互联网之赐,地球小如山村,智者的声音固然能传遍每个角落,愚者也保有向大众说话的权利和能力。思想或许有高下之分,但思想的交流却不该受到阻碍。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拥有一个人人贡献、人人受益的思想库,这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达到的高峰。


媒体工作者要懂得如何适应网络时代。互联网媒体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媒体,掌握互联网媒体的人,必将是网络时代的主宰者。相对于“去中心化”的观点,我更愿意提出“多中心”或“自我中心”的理念。每个人、或者每个圈子能接受的信息来源和信息量都是有限的,中心太多的结果,只好是以自我为中心、仅接受对“我”有用的信息。在这个时代,媒体工作者要做的,仍然是让自己提供的信息变得“对尽可能多的人有用”,这和传统媒体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本书的目的,也正是让读者掌握“把信息变得对尽可能多的网络用户有用”的技能。这些技能中的大部分,是你在传统媒体学不到的。


一本讲互联网的读物,需要经由“传统图书”的媒体形式来传播,足见互联网媒体尚处于发展阶段、不能替代其他知识传播管道。希望在出2.0、3.0版的时候,会是通过一种新形式来发行,也许是wiki,也许是print on demand,也许是其他……无论如何,我们会继续完善这本书。在下一版本推出时,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应该是全新的了。



韩磊
2005年5月31日

樱桃

在昆明吃到了暌违多年的樱桃。


是妹妹的同学从昭通带来的。一早等到摘了第一轮果,装在方形的塑料筐子里,驱车数百公里带到昆明。光这份友情,实在已经令人不得不感动。


筐盖用铁丝系了,网眼下面看得见盖着红红黄黄果实的绿叶。差不多是抢过手来,再也不肯放开。抬起筐子凑近鼻端,嗯,是那股清香的味道……心里竟有些酸,忍住了,低头吃米线。


大概有十多年了吧,没有尝到樱桃的滋味。那时在昭通,我们吃樱桃是一把一把抓的,酸或甜的果汁,有时就满溢出嘴角来。樱桃是那么娇嫩到吹弹得破的一种果子,根本经不起长途跋涉,也经不起时间的折磨;只要在不透空气的箱子里颠几下,或者就那么摊着放到第二天上,它也要变质而坏掉。所以,有樱桃吃的人是幸福的,他们不用热恋也可以饱尝樱唇的温柔;所以,离开故乡的人们,只好一年一年,空自想念。


昭通出产樱桃的地方,最有名的要数葡萄井。该处是所谓“昭阳八景”之一,花名叫做“珠泉涌碧”的。井底岩隙时有气泡上涌,像是一串串葡萄般,故名葡萄井。附近有酒厂,出产葡泉等牌子的曲酒,在当地算是名牌。


年年春夏之际,我们总要去葡萄井游玩。骑了单车,爬上望城坡,一路西去十余公里。井边,果农把樱桃盖了叶子、铺在筲箕上卖。吃着樱桃,一边向井里扔硬币,一边叫“葡萄、葡萄、起!”,真是快活极了。


然而我们毕竟还是远离了。


抱着樱桃回到家,我们都没有吃很多。第二天,很多都变黑了,变苦了,不能再吃。妈妈把剩下的放上糖煮,这样可以放得长久。我怀疑自己是否肯吃它——你愿意接受糖煮过的记忆吗?

崔健给了我一点颜色

六年以前,他失去一种叫做力量的东西。无能也许是一种力量,不过不属于崔健。


道学家批评崔健精英化,不再草根也不再摇滚。谁说草根就必须摇滚呢?或者,谁说摇滚就必须草根呢?又或者,谁说摇滚就必须摇滚呢?在音乐问题上,讲群众基础,过时了吧。


失去听众是表象,失去力量才可怕。


听《给你一点颜色》,看到力量回来了。崔健给了我一点颜色看,这种颜色,叫做黑白。

BBS:The Documentary翻译计划

刚才收到BBS: The Documentary制片人Jason Scott的来信,全文如下:


 That is great that you want to translate these.

Come to me when you order a copy, and I’ll send you all the subtitle files. I used to make subtitles; then you can just swap in the Chinese.


(你们愿意翻译该片,真好。订购DVD后请告诉我一声,我把字幕文件发给你们。我已经做了字幕,所以你们只用直接翻译就好了。)


谢谢Jason。下午我和火炬聊到翻译的事,他建议大家凑钱买碟,一起翻译;刘韧说他出钱和去操办。其实一套也就50美元,谁都买得起,要的是那种“共创共享”的感觉。我想,谁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共同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对吗?


和新加坡的Li Yan说起来时,她认为最好一个人翻译,避免风格混杂。嗯,BBS本来就是一个风格混杂的所在。让我们回到混沌而激情飞扬的时代吧!


初步的计划是,组织一个3至5人的小组,每人负责一个部分。目前报名参加的有huoju, Tinyfool, sinzy,nanatubi等,甚至Li Yan也表示有兴趣。谢谢各位的参与精神。在拿到字幕后,我会给大家分配翻译任务。欢迎继续报名,:)


2005.5.27晚11点:刘韧来电告知已经托人下单购买。谢谢刘韧,谢谢donews赞助本次翻译计划。

BBS历史记录片发布

4年后,Jason Scott终于完成了BBS:?The Documentary的制作。


去年在撰写《网络媒体教程》的部分章节时,我曾多次在互联网上搜索BBS历史相关信息。当时给我最多帮助的站点是txtfiles.com,它保留了许多亲历者的记录。这些记录以纯文本撰写,忠实记载了一时一地一事的轨迹。


txtfiles.com的站长,Jason Scott,对BBS时代有着强烈的怀念。基于这种感情,他开始制作BBS: The Documentary这套记录片。为了制作这套片子,Jason Scott采访了超过200位人物,其中包括:“互联网之父”、TCP/IP协议设计者之一Vinton Cerf,BBS发明者Ward Christensen和Randy Suess(看过《网络媒体教程》的人,应该还记得这两位因为暴风雪不能出门而发明了BBS的仁兄)等等,资料弥足珍贵?。整部片子分作8集,通过3张DVD介质发行。这些采访和其他资料,经过Jason Scott的组织后,完整地描述了BBS的整个发展历程。


令人感动的是,片子采用了CC版权协议,DVD盘是全区的,而且也没有任何拷贝保护。我打算在拿到片子后,组织有兴趣的朋友,为它制作中文字幕。


其他不说了,把官方网站上的“关于”页翻译如下:






远在Internet逃出实验室、连接整个世界、重新定义“使用计算机意味着什么”之前……


……有一批勇敢和前卫的计算机用户,他们花费时间、金钱和智慧,设置自己的计算机和电话线,让其他人得以接入。只要知道这些计算机的电话号码,任何人都能连接上来、留言或收发文件……受益者数以百万计。

他们把这些信息交换场所称作“电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s)”,或称BBSBBS上汇集的信息、怒吼、思考和梦想,成为整整一代人对于所谓“在线”的认识。

当90年代早期Internet普及时,BBS的世界逐渐消隐、改变,并成为现在这个联网世界的一部分……不过已经和原来大不相同了。

2001年夏天,计算机历史学者Jason Scott(也是历史资料站txtfiles.com的所有者)想到,会不会有人曾经制作过关于BBS的电影。答案是没有。所以他决定自己做。

4年之后,经过数千英里的跋涉、200多次的访问,一部8集的BBS历史记录片终于完成。那就是BBS: The Documentary。它记录在3张DVD上,放映时间总计5个半小时,谈及计算机编年史上各个重要事迹。



  • Baud(波特) 介绍了BBS的发轫,包括对Ward ChristensenRandy Suess的采访,他们“化暴风雪为动力”,改变了世界。
  • Sysops and UsersSysopUser 介绍BBS使用者们的故事,他们也谈到在新世界生活的状况。
  • Make it Pay(生财之道) 记录了上个世纪80年代崛起的BBS工业,以及它即将达到顶峰时如何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逝无踪。
  • Fidonet(惠多网) 描写历史上最大的志愿者维护的计算机网络,人们怎么从中得到乐趣、和制造政治噩梦。
  • Artscene(字符艺术) 讲述在BBS世界中风行一时的ANSI Art SceneANSI字符艺术),那时字符艺术是展现用户才智的硬通货。
  • HPAC(Hacking Phreaking Anarchy Cracking,黑客、盗用电话线、无政府行为、骇客) 来自“地下BBS”的用户讲述他们对信息和计算机的独特看法。
  • Compression压缩 讲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PKWARESEA之间爆发的法律大战,说明因为数据压缩这样简单的事情而发生的争斗如何引致机会丧失的后果。
  • No Carrier无载波信号 向拨号BBS道别,讲述它是怎样融入Internet的。

下面是DVD的卖点说明:


  • 5个半小时播映时间
  • 80分钟额外内容
  • Jason Scott评论音轨
  • 彩蛋
  • 所有播映内容的字幕
  • 无分区DVD
  • 无拷贝保护、CSSMacrovision
  • Creative Commons协议下发行
  • DVD-ROM上查看:

    • 数千张相片
    • 额外的访问
    • Jason Scott和嘉宾谈话

该套DVD在Amazon有售,等不及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2005年5月27日:Jason Scott在他的网站上提到你正在看的这条post。看来是通过trackback找到的。全文如下:


Other Lands


It looks like, in his excitement to tell his buddies about this new BBS Documentary thing, someone translated the pitch page into Chinese. At least, I think it’s Chinese, and links to a bunch of .cn sites. That’s quite something to see….


简单翻译一下:


另有天地


看起来,为了急于告知朋友BBS记录片的事,有人把新闻页翻译成了中文。至少我觉得是中文,而且它还链接到一堆中国站点。颇有看头呢……

荷叶杯·偶感

年来追名逐利
营营
小窗遮不住
心向轻絮翻飞处
田舍复草庐


莫道酒浊人醉
块垒
一醉百病治
争奈此番病相思
离合叹暮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