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当下

广州杂忆

按说我这把年纪,是不够资格回忆的,更何况家仍在广州,还时时回去呢。偏偏因为一篇关于方言的散论,引来数位广州朋友的关注,其中一位的Blog上也有类似文章。看着看着,不由得就想起广州来了。既然想起,不妨记录下来,以做他日备忘罢。

我1993年到广州读书。在广州外国语学院(后来与广州外贸学院合并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越南语,选这个专业的原因,Keso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过。那是盛夏8月的火车站,我和父亲走出检票口,迎面扑来南国湿热的空气。那年云南凉,从昆明上车时,我还穿着厚线裤,“热”是广州给我的第一印象。可是那空气里面分明有一种亲切的味道。

已经记不起火车站那时的混乱,或许竟是没有现在混乱的缘故?总之我们打到一辆的士,一头扎向城市最北边。1993年,白云大道(新广从公路)尚未兴建,所以只能从大金钟路过去。一条狭窄而肮脏的小公路,南接广园东路,往北数公里,就是广外了。

阅读全文 »

同情心何其可贵

有人在我谈冰雹的文章后面回复,教育我说——

保险制度可以帮助这些果农。你在这里愤世嫉俗,不如义务去农村义务宣传好的制度。

天真极了,显然这位朋友没有真正了解农村的状况。制度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在这里引述评论,只是想特别澄清一下,我并非愤青,也不愤世嫉俗。看到打冰雹,想起乡中受灾的果农,是出于人人皆有的同情心。倘同情一件事物就要立马去帮助,恐怕忙也忙死了。你只能拣自己能帮的帮,做好本分工作,该缴税缴税,应该是最基本能帮的了吧?

阅读全文 »

漫谈语言(一,可能没有二)

Keso认为,在我眼里,一切皆语言,至少是一切信息载体皆语言。就为这句话,我也是要引他为知己的。

或者我还想更进一步地提出,一切不止是语言,而是各种各样语言所代表的宇宙间唯一的所谓“道”——这可不是玄学,不过留到以后再谈吧。这里我只想聊一下语言,真正的语言,即人类创造并赖以交流的那种信息载体。慢,慢,“语言”这个题目本身已经够大了,大到需要有许多种科学学科去研究它。我们不妨再集中一下话题:1)普通话与方言  2)世界语。

方言与普通话

阅读全文 »

无题(录旧作)

梦里梦外
思念成河

十一月,河水泛滥
我是那条小船
向往彼岸
彼岸一株芊草
风中独立的芊草

河水东流
船顺水老去

阅读全文 »

网站沉没

1、互联网2.0,并不止是“编辑方式改变”这么简单。

2、网络媒体的特性在于信息易于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未来网络媒体特性还要加一条:大量冗余。这不光是前三条的附属品,它符合基于P2P的分布式知识网络的存储传播特性。

3、基于P2P的知识网络,将对内容型网站实施沉重打击。无论原创式、拷贝式、精编式的内容站点,都会受其影响。

阅读全文 »

论“社会网络软件(SNS)”迹近伪命题

仿“刘韧体”

1、我所见过的多数号称SNS的东西(特别是国内的),都以Web为表现形式来提供服务,所以它们应该被称之为Website或是Application,而非Software。当然你可以抬杠说网站也要运行服务器端软件——我不作反驳。

2、从BBS时代起(甚至从email时代起),网络应用就是为了连接人(信息节点)而存在。就所谓“六度理论”所本的“人际关系传递”而言,也并不只适用于现今各种自认的“社会网络软件”。我每天在MSN Messenger上介绍朋友给别人认识,同时也接受朋友的介绍;在QQ上我参加了许多个群;我在网上认识的朋友基本来自于论坛……它们是不是SNS呢?

阅读全文 »

我要社会,也要网络,但不要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的拥趸们,奉“六度分隔”理论为圭臬。每当看到成群结队上访的下层人民,我总是怀疑六度理论的真伪——被土皇帝欺压的平民,要经由几层联系,才能找到那位“朝中贵人”呢?

我相信社会关系是一种网状结构,不过这张网可不是用简单的拓扑理论可以模拟出来的。或许你与安南之间真的只隔着几个人,不过这几个人是否愿意为你传递消息,就很难说了。理由很简单,社会关系网中的人际沟通,并不是双向对等的。

遗憾的是,一群又一群热衷于建立社会网络应用的创业者,似乎对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视若无睹。我猜他们中的多数恐怕都是热血青年,而且是那种不谙世事的热血青年,否则怎么会那样轻易地相信网络拓扑能模拟社会关系呢?

阅读全文 »

或者AJAX只是一碗隔夜的冷饭

本文不是Web技术科普读物,所以不会解释什么叫做AJAX。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参见Jesse James Garrett的论文A New Approach to Web Applications

有人说AJAX不过是炒冷饭。诚然,HTTPRequest、XML和JavaScript,在以狗记年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是老得不能再老的老技术。讽刺意味正产生于此——在这个人人标榜创新的时代,为什么总是看到老技术改头换面青春重现?先有RSS,后见AJAX,都是典型的第二春牌新瓶装旧酒,莫非我们已经失去了创造力不成……

我想,冷饭之所以为人所喜爱,自然有其可爱之处。人们之所以先前不喜欢它,多半是时间地点不恰当使然。例如RSS,在信息源集中的年代,根本就是多余的信息流动渠道,只有等到Blog大行其道、读者不耐打开和刷新许多个页面的烦恼时,才陡然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聚合工具。以技术论,0.91、1.0和2.0三个版本,实在并无多少优劣之分,可见RSS从诞生起,自身未有长足进步,令其声名远扬者,时势而已。

阅读全文 »

“博客”还是“被博”?这是一个问题

据说某博客中国网要改域名啦,新的域名似乎是叫做bokee。

这个名字怎么看怎么别扭。说它是汉语拼音吧,好像只有“博客鹅”或是“博客饿”的解法,既然在网上写字儿的都起码吃得饱饭,且鹅这种一直被侮蔑为低IQ的动物并不适于尊称,可见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对的了。

英文,一定是英文!看起来有些面熟……有点儿像Yahoo!,又有点儿像Google,总之是那种双音节的一般词典里找不着的但不妨幻想将来有可能被收入词典的念起来有点儿滑稽的词。可惜发明bokee这个词的仁兄显然对语言/文字不敏感,该仁兄至少犯了两个毛病: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