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当下

低级错误最可怕

昨天和孟岩吃饭,席间谈起我翻译的《梦断代码(Dreaming in Code)》。他指出译文中一处错误,我当时汗就下来了。犯这样低级的错误,简直是不可原谅,这“认真”二字,实在也无从谈起了。

原书中写到,For the Vista prototype, Hertzfeld had used a language called Python, invented in the late 1980s by a Dutch programmer named Guido van Rossum, who named it in honor of 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 the British comedy troupe.

我就在这里犯了不该犯的错误,把Dutch programmer named Guido van Rossum翻作了“德国程序员圭多·范·罗萨姆”。这里有两个常识被我忽略了:一、Dutch是“荷兰”而非“德国”;二、圭多实实在在是荷兰人。这些都是我平素熟知的,既然知道而犯错,唯一可能就是掉以轻心。想来,当时看到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一时兴奋起来,把Dutch看做了Deutsch——唉,须知Deutsch programmer在道理上也是说不通的,怎么就真搞错了呢!

阅读全文 »

刘韧:老董赠我读后感 布置任务到员工

这封邮件,是老董2005-5-19 (星期四) 11:00发给我的。淹没在了垃圾邮件中。今天翻到,甚喜。至今不知道老董是谁,大约是老杜的同事。

刘韧,您好!

 
  那天聚会,我身体不是太好,就一直坐在一个角落里,坚持看完了所有的过程,我最深的一个感受就是:做网络的,大家都不易,尤其是你能够有今天的结果,也算是一个回报吧。红超能是我们的CEO,我同样也是非常高兴!因为我们都是网络的忠实信徒,没有办法,上了这个贼船,注定了我们大家都很辛苦!最后就是感谢你,为互联网做的一切!网络媒体教程一书,我给我的管理层及一些骨干人员都买了,我要求他们要写点读后感,一是为强制的要求现在的年轻人去学习,二是为了对你们写这本书的尊重!三是为了感谢!我把他们的读后感整理了一下,你可以用在你们在这本书的营销上!文件在附件里,请查收
      老董叩呈

阅读全文 »

刘韧韩磊《网络媒体教程》繁体版序

韩磊序

从刘韧邀我参与写作本书到现在,刚好是一年时间。书出版后,受到业界普遍欢迎,让我们备受鼓舞;华文网愿意在台湾出繁体版,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我曾经做过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工作,自己的书在台湾出版,还是第一次。

在简体版的《缘起》中,我提到,本书未能充分体现我们在互联网媒体领域的研究心得与实作经验。其中尤为缺憾的是,没有能深入探讨新一代互联网(web 2.0)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好事,毕竟这是一本注重实作经验、让读者能用之于实际工作的指导读物,理论讲太多,未免就失之空泛了。

阅读全文 »

感言

下午,正准备去领签证,刘韧以他一贯风风火火的劲头冲进我办公室。“快叫几个人帮忙搬书……刚运到……”

我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我们合写的《网络媒体教程》。去年10月份交稿后,出版日期一再推后,现在终于是出版了。

在这本书的《缘起》中,我表达了一种惶恐的心情,惶恐来自于对其质量的担忧。事实上这是我第一本真正的书(任所谓“编委”的那种除外),很多地方都相当不完善,不能令我满意。

阅读全文 »

Beginning C# Objects翻译缘起

其实我何尝不知翻译的辛苦呢?在进入IT行业之前,我在外语界活动了整整十年(其中五年是越南语专业学生),其间做笔译、口译无数,基本属于接单能力较强的一类。翻译是破坏,也是创造。破坏一件事物并不简单,以另一面貌重建它更加费力。翻译,是戴着脚镣的舞步,是钢丝上负重的行走。每次翻译完一篇文字,总有从地底重生的感觉。然而翻译也是快乐的,这快乐来自于在两种语言间轻快转换的思维轨迹。所以我愿意翻译,愿意体验这种特殊的快乐。常常暗自盘算,读者会不会为某句推敲良久才定下来的妙语会心一笑呢?当这样想着时,自己已经微笑了。

有一些人,不一定精通外语,但每天做着翻译功夫。如果说计算世界是真实世界的某种映射,那么,编程就是把人类思维转换为计算思维的翻译。人们越是想把真实世界的模式搬到计算世界,后者就越远离真实世界。对于程序员,这戴着脚镣在钢丝上负重起舞的一群,经常面临壁立的学习曲线。我们不得不承认,内存中的字节,要比“纸类(Paper Class)”容易理解。“一张纸”和“一个纸类对象实体”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概念。当天才们试图用“对象”描述真实世界的万事万物,实则已经在计算世界独立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在面向对象编程早已成为主流的今天,正确理解计算世界中的对象概念,是对程序员的基本“外语”要求。把真实世界的需求“翻译”为对象模型,再“翻译”为代码,则是程序员必须具备的能力。许多程序员实际上缺乏正确的计算世界对象观,遑论两次“翻译”的准确度和可靠度了。可恨的是,坊间流传的 “入门与精通”、“XX大全”之类图书,充斥着极端错误的谬论和所谓“指南”,书中常常看到“双击设计界面的按钮,在事件处理方法中输入上百行实现代码”的可怕做法。我怀疑这些书籍的作者是否有资格做合格的面向对象开发程序员,更为花钱买书的读者暗吸一口冷气——你们在吞食毒药。

阅读全文 »

我参与写作《网络媒体教程》的缘起

刘韧从捷达前排副驾座位上扭过头来,说:“我在写一本关于网络媒体的书,请你来写技术部分吧。”其时我刚给天极网编辑做了一次题为《技术驱动网络媒体》的小型讲座,我们正在去吃晚餐的路上。雨中的三环路“例牌”地堵成一个停车场,时间仿佛停止了。

那晚的肥羊火锅既辣且鲜,酒酣耳热之后,我开始幻想这本书是如何之受到欢迎。应该说国内还没有一本全面介绍和研究网络媒体的著作,不管是偏重学术的还是偏重实用的。这本书将在中国网络媒体研究史上写下重要一笔。

激动之后就是惶惑。我回顾自己进入网络媒体界的经过,试图找出说明我勉强能胜任这一工作的理由。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