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当下

人不如故

两年前,有人送我一部手机。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那份“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往来与信任弥足珍贵。

最近,那部手机出了点问题。先是偶尔不认SIM卡,从今天开始,好像连电力也变得容易耗尽。人与人之间恐怕也是如此吧,从相互误解甚至侮辱攻击,到慢慢失去了沟通的动力,关机后,友情不在服务区。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首乐府,是我极喜欢的。只是有时不太明白,“人不如故”,是说“还是故人好”呢,还是说“人已经不是过去那样了”。看着努力充电的手机,我在想,人不如故。

阅读全文 »

一个电话

接了一个电话,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是个报喜的电话,有人生了个儿子,是孩子的母亲打来的。新为人母的她,是我大学时代的好朋友。

我们是同乡,在某次返校的列车上认识。广州各所大学里的云南学生,有互相串门的习惯,所以后来又见过两、三次。我们时有通信,见面话不多,写信时却能畅言。她曾经专程来找我,似乎想表达一些什么,而我则含糊其词。一犹豫间,她毕业去了澳门。虽然仍以对方为友,偶有鸿雁往来,已是相忘于江湖的气象。

这么些年,没怎么着就过去了。其间,接过她几次电话(想想我也真是没心没肺,从来没给人打过电话问候一声),每次都是感到委屈了,想找人倾诉一下。我总只是听着,等她说完,平静下来,通话结束。帮不了什么,完了还是该干嘛干嘛,只有在听到《那些花儿》的时候,才偶会想起来,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年少的日子里,留下过一些记忆。

阅读全文 »

瑞士老太太

一个偶然的机会,和瑞士老太太杰奎琳一起,到酒厂看展出。她穿黑色风衣,红色围巾绕过脖子,搭在风衣上,让入冬之前的北京生动起来。她的汉语音调不准,初识的人,很难听懂,听多了,连听带蒙,大致也还能交流。

晚上吃饭时,我和老太太一桌。雨画廊老板娘刘姐告诉我说,老太太来自瑞士,到中国多年,通过收藏的方式,资助了许多中国艺术家。黑月介绍她给我认识,碰杯数次,酒到酣处,座位也就乱了。黑月到别桌敬酒,我坐到杰奎琳旁边,有一搭没一搭聊起来。

我们先谈到摄影,她在北京,拍了许多老胡同的片子。我说,相较于北京,广州倒是保留了更多传统的东西。在被又一轮敬酒打断后,她要求我继续这个话题,于是我举早茶和骑楼为例。老太太到过中国许多地方,但显然对广州文化了解不太多。我建议她有机会到广州呆一段时间。

阅读全文 »

艺术家的光棍节

昨天(2006年11月11日)是所谓“光棍节”,这个习俗,大约是从前两年开始的吧,4个1,就像四根光棍,因此得名。

中午,凑合了一碗方便面后,到位于798艺术区的“雨画廊”,参观新开幕的“法国艺术家双人展”。见多了国内艺术作品,这次的展出,对我来说,可谓是惊鸿一现、印象深刻。两位艺术家,一用绘画,一用雕塑(如果可以称作雕塑的话),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画作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倒是那些雕塑作品,非常之令人震撼。

阅读全文 »

俺们山西好地方(Sorry,这只是“中”)

山西是一个文化悠久的地方,大多数人知道的“晋商文化”,实在只是山西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不过这一小部分,也够参详许久的了。 平遥城中的“日升昌票号”,据称集晋商文化之大成。不过,票号实非山西独有。去年(?)在中央台热播的《钱王》,说的就是清末云南金融巨子王炽的事。王炽被《泰晤士报》评为20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左右国内金融市场。 我们没有去日升昌,对山西票号的了解也就无从谈起,倒是参观了一家姓王的老宅,跟金融有些关系。这家老宅的旧主人名为王荩廷。王荩廷, 年少时习贾于天成亨票号,后到广西银行任协理,返乡后购得此宅。宅子位于古城内仓巷街35号院,创建时间不晚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其平面布局有“凤凰双展翅”之说:“凤凰面临米粮市街,尾甩贺兰仙桥(平遥八景之一)之水塘,是谓生机勃勃,吉庆吉祥宝地。” 王宅坐北向南,门辟于八卦中"巽"字方位,纵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南厅、过道厅和堂窑。堂窑5间,加前檐,上建楼房5间,里外院东西厢房各3间,皆单坡瓦顶。另有西偏院,别见幽趣。

 套票不能在王宅通用。现主人,王荩廷的后代告诉我们,“申遗”时,专家们都到这里考察、拍照,只是宅子属私产,政府规划时,就没有划入统一管理范围,所以只能自己卖票,多数游客并不知道这个地方。 我认为王家老宅是旅游者在平遥必去之地。明清街上许多景点(包括最有名的日升昌、县衙等地),修缮痕迹太过明显,反失去了历史的味道。倒是王宅这样的私产,保留了一份真实。

阅读全文 »

五台山游记(下)

有了“上”,是否一定要有“下”?其实未见得一定如此。《易》六十四卦,最后两卦是“既济”、“未济”,是我最喜欢的两卦。济,完结;已经完结之时,乃是还没完成之始,多奇妙的意象。那是说,要开启新的门,首先要走出眼前这道门吧。没有“下”,也就没有了以后的“上”,上下之间,循环往复,于是就有了《五台山游记》的迟来的“下”。

经导游预先安排,我们住在一家不大的旅馆,一楼是餐厅,客房在二楼。同行者均闯荡江湖多年,兼且面目凶恶,所以标间/三人间都以70元价钱拿下。晚餐吃的素火锅(因为第二天要做法事的缘故,禁荤腥),居然颇顶饿,晚上睡得很舒服。台怀镇的夜晚,水一般凉。夜里偶然醒来,以为看到月光,发动机响过,才明白是车灯射了进来。

早上六点多,我们就起床,没吃早餐,驱车赶往一间小庙做法事。这间小庙,据导游说,是最早的五爷庙。五爷也者,龙王五太子,受文殊菩萨点化得道;又有云即文殊化身。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就是五爷庙,那是大庙,不过据导游说,不如这间小庙正统,不知真假如何。法事倒是依照仪轨,没有偷工减料,只苦了俺们这班伪信徒,跪下又起立,如是者三。

阅读全文 »

老祖宗的事

很小的时候,跟父母回老家(云南弥勒)。父亲一系,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县城边上的一个村庄,整村都是姓韩。我辈分颇高,和许多老年人同辈,甚至有老人家是我的侄辈。人小,也不懂那么多,跟着大人们上山扫墓、下跪烧香,除了一个“累”字,只记得打谷场上旋转的“磨秋”。

后来进了屋里,族中长房拿出家谱给我们观看。厚厚一本,是清朝重修的。翻开来,说第一代祖讳成,朱元璋手下将领,在鄱阳湖之战中,形势紧迫,扮作朱元璋自杀,让陈友谅军误以为对方首脑已死,致酿成后患。这位韩成的后代,不知从何时迁居云南,传到第十九代,就是我这一辈了。

家谱上还有一首四言的歌赋,用来给族中子弟取名排字辈的。先父字辈为“永”,传到我这里,新社会了,没按字辈来,爷爷给我取名为“子非”,被姨婆否定,最后得了个普普通通的“磊”字。“磊”字虽然普通,据说是可以上家谱的,只是自我以下,因为属旁支,就不能再忝列了。

阅读全文 »

俺们山西好地方(Sorry,还是暂时只有“上”)

国庆期间,去了一趟山西。

早前去过五台山,晋省其他地方却是无缘到访。我对旅游不太感冒,特别是去人多的地方。本来打算找人搭伴,到坝上或是额纳济,遍寻同伴不得,偏巧又看到有去太原的便宜机票,便临时改了目的地,跟大批红帽子扎堆去也。

飞机降落在武宿机场,不过早上8点半。嘴里还余着机上早餐——烧饼——的味道,坐上机场中巴,赶往火车站买票去介休。太原的机场巴士,可以随时下客,只要有乘客要求,司机就瞅空靠边停车开门。这样走走停停,也没花多少时间,就到了火车站。

阅读全文 »

山东日照旅游掠影

2006年9月2、3、4日,公司组织去山东日照休闲旅游。路途遥远,来回程均耗时15个钟头以上,但在日照的一天半,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相机替我留下了这些印象,一张一张的瞬间,精确或误读,均已留存。

 夕阳西下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