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当下

乘机记(一)

飞机是世界上现有民用交通工具中速度最快的一种。自莱特兄弟发明这种飞行器以来,它的速度一直在提升。虽然大多数人与超音速的协和客机无缘,不过乘坐喷气式飞机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已经是家常便饭一般的普通事了。

从昆明到广州的航程,大约需花费两个小时。如果晚上八点半从昆明起飞,则到达广州的时间应该是十点半左右。然而有时候这种计算方法却失之死板,没有将许多因素预料在内——当然我不是指外星人或恐怖分子劫持飞机。前数日我就经历了这么一次被严重拉长的航程:从昆明到广州,整整花了二十个小时。是的,二十个小时,比坐火车只节省了六个小时。

这样的旅程自然是不太愉快的,然而也并非一无所获。人生当中遇到的非常规事件实在有限,即便是最不愉快的遭遇,也有体验和记录的乐趣在里面。所以我把这件事记下来,博看官一笑,也为自己的记忆留一个备份罢。

阅读全文 »

在DoNews五周年聚会上的讲话

新浪和搜狐做了现场图文直播,遗憾的是很多地方记录有误。根据回忆将我的讲话照录如下:

我18岁离开故乡云南,28岁离开第二故乡广州,我不知道如果离开北京,会不会把北京当作第三故乡。但无论人在何方,DoNews将永远是我的精神家园。我想在座的很多朋友也会有同感。DoNews五岁了,它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今天的聚会应该是DoNews走向成熟的里程碑。成熟了,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也要创造更大的价值。能够恭逢其盛和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我感到非常荣幸。互联网是咱们的互联网,是在座和不在座的所有朋友的互联网,咱们的互联网,咱们说了算。谢谢。

记忆不一定准确。如有错误,文责自负。:)
 

阅读全文 »

故乡

我们在昭通的房子卖掉了。

那所三室两厅的房子,严格地说是一座五层楼房中的一个单元,几乎是我和故乡的唯一联系。母亲和妹妹住在昆明;那么多的亲戚,对我来说也不是close contacts。故乡就这样离开了,从记忆里面逐渐把自己抹去,只剩下陵园里一座坟茔,父亲在此长眠。

昭通不是我的祖籍。从父系上说,祖籍是在云南弥勒;从母系上则有些难以说清——外曾祖父是云南路南人,外曾祖母则世代居于四川宜宾。父亲和母亲其实都是昭通的异乡人,婚姻让他们连到一起,死亡使他们分开。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似乎并未特别幸福过,如同千万个其他中国家庭一样,充满了隐忍和冲突。在中国西南部,在云南东北部,一个四口之家曾经存在过。多年后的今天,母亲和妹妹还和一众亲戚保持正常的联系和来往。而我,从故乡跑到广东,又从广东跑到北京,恐怕已经成为人们偶尔说起的一个故事了。

阅读全文 »

还是无题

只能在下午闲坐
清晨已经错过
夜晚托付给失眠

红酒来自异国
冰咖餐后上
看见马铃声响
摩卡是普洱的味道

云之南
一路茶香
苦涩与甘甜
马帮渐渐走远

阅读全文 »

想起一个叫邱大立的人来(四)

(按:距离写第三部分的时间,已经旬月有多了。常常想继续这个系列,然而每次都废然而止。那些岁月的流影,真该被写在水上吗?是的,这对于我来说是重要的。因为,我发现,破碎是记忆的特性,物是人非多年之后,再也无法去享受整段回忆的美妙。记录罢,让这些记录代替我的记忆。可能有一天,我不再记得你们,至少,我曾记得过。)

      其实我基本上是一个彻头彻尾没心没肺的家伙。邱大立留下的《声音》,于我,恐怕只是一本“有意思”的东西,而并不代表其它什么。那天晚上,如往常一般,是以烂醉如泥、翻墙回宿舍来结束的。酒有醉人的美德,它让浑噩的人清醒。宿醉之后的欲裂头疼,让我可以冷静地想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所以,第二天躺在床上,我做了一个古怪的决定:邱大立这朋友,我得交。

      有长头发的邱大立并不摇滚,这我已经提到过。那年蹲在广外饭堂门前卖打口CD的邱大立,全面显示了他为人温和的一面(他性格中有暴烈尖锐如其文风的一面吗?)。于是我轻易地坐到他旁边,和他一起练起摊来了。实际上我已经完全记不得在人来人往的饭堂门口,我们曾经谈过什么——抑或我们根本没有讲过一句话。留在我脑海中的,似乎只有这么一幕:我和他轮流去打饭,留一个人守着那不成其为摊子的摊子。

阅读全文 »

曾有那样一个少年

曾与人认真探讨《资本论》版本问题的少年;

曾迷信五柳仙宗的少年;

曾写了那些自己以为是诗、却一定不是诗的少年;

阅读全文 »

想起一个叫邱大立的人来(三)

他显然对有人问津颇为欢迎,所以不但同意,还立刻收拾一切、跟我们回到宿舍。其实在人来人往的饭堂门口,似乎也没什么人仔细看他的碟。既不摆出来,又没有吆喝,怎么卖呢?我自己做这号生意的时候,地下一路铺开几张大报纸,CD都是面朝上摆,还自以为老练地吆喝……

在宿舍里,他把盒子里的碟一张张拿出来介绍。这是谁谁谁,这张可听之处在什么地方,等等。与其说是在推销,不如说是更像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宝贵收藏。但这种炫耀绝不是自私的,而是愿意随时与朋友分享的、真诚的炫耀。

然后他也谈起编印《声音》的过程,不过我已全不记得。记忆中只有两个画面留存到现在,一个是他抱怨印刷厂误会他的意思、没有用某种纸,一个是他并不十分得意地告诉我其实所有笔名都指向他自己。嗯,我与一帮狐朋狗友坐在电脑面前试听,那他多半一直坐在我床上吧,应该。他太安静了,以至于我们很快彻底忘记了他的存在,直到他告诉我们得下去了。他说留了一本《声音》在我床上——相当于一张CD价钱的《声音》,送给我。(待续)

阅读全文 »

旧作之四,以此告别过往

我想我胃里该有一把刀
不然
饥饿与酒操什么凶器来宰割
凌晨三点的大散关
失守  失守  失守
躲也躲不住的斗室
江南献身于匈奴
我卑躬于五斗之多的生命

我想我需要一把刀 我想一把刀就足以 割去胃 割去失眠 割去胸中块垒 割去我不值五斗的生命

只是刀已锈蚀 一夜之间 梦已退却 或该醒来 醒来 醒来且无聊

阅读全文 »

旧作之五,以此告别过往

凌晨一点
睡意在噩梦后遁去
绵羊是复数
我因失眠而富有
自从烂醉、肠炎和胃出血盛行
酒已被扫出药箱
所以诗也失神
    人也失意
只在半醒时有些笑傲的快感
而明天的匆匆
注定要在今夜应验
愤怒报复于蚊子
飞溅的
粘糊的
血
谁在乎是谁的

阅读全文 »

旧作之三,以此告别过往

诗生于二月,死于七月
二月,取暖器催生一些腐败的气息
诗在被窝、酒瓶、烂醉如泥中诞生
生而沾染蚊子的血
最好窝在乡间
窝在看得见风过的窗前

于是这先天不足的诗
只好死
只好死在七月流火
死吧死吧
既然酒仙已不光顾千亩桃林
既然宝马遗失了香车
既然小马不在云南
还写个什么鸟诗

不如归去
不如埋葬
不如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希望,生于二月
绝望,生于七月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