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当下

二贾

有两位姓贾的,和《红楼梦》没有关系,一个叫做贾平凹,一个叫做贾樟柯。

这二贾,一为作家,一为导演,在当代中国艺术界,大概可以列入最有名的那群人中了。自然,他们会说名利于己如浮云,名利是不是浮云并非重点,重点是名利兼收后,该怎么做。

老笑话——夏天的中午,两农妇在田间作业,说:皇后娘娘这会儿多半坐在凉席上,乘凉吃柿饼呢,不知多舒服!其实我们不该嘲笑农妇的幻想,流氓朱元璋的大脚马娘娘,母仪天下后仍不改其农民风范,坐在凉席上吃柿饼,活脱脱一幅不离本色的肖像画。

阅读全文 »

BBS:The Documentary翻译计划

刚才收到BBS: The Documentary制片人Jason Scott的来信,全文如下:

 That is great that you want to translate these.

Come to me when you order a copy, and I'll send you all the subtitle files. I used to make subtitles; then you can just swap in the Chinese.

(你们愿意翻译该片,真好。订购DVD后请告诉我一声,我把字幕文件发给你们。我已经做了字幕,所以你们只用直接翻译就好了。)

阅读全文 »

BBS历史记录片发布

4年后,Jason Scott终于完成了BBS:?The Documentary的制作。

去年在撰写《网络媒体教程》的部分章节时,我曾多次在互联网上搜索BBS历史相关信息。当时给我最多帮助的站点是txtfiles.com,它保留了许多亲历者的记录。这些记录以纯文本撰写,忠实记载了一时一地一事的轨迹。

txtfiles.com的站长,Jason Scott,对BBS时代有着强烈的怀念。基于这种感情,他开始制作BBS: The Documentary这套记录片。为了制作这套片子,Jason Scott采访了超过200位人物,其中包括:“互联网之父”、TCP/IP协议设计者之一Vinton Cerf,BBS发明者Ward Christensen和Randy Suess(看过《网络媒体教程》的人,应该还记得这两位因为暴风雪不能出门而发明了BBS的仁兄)等等,资料弥足珍贵?。整部片子分作8集,通过3张DVD介质发行。这些采访和其他资料,经过Jason Scott的组织后,完整地描述了BBS的整个发展历程。

阅读全文 »

新加坡行记

2005年4月24-26日,到新加坡参加微软的一个会。

国航的CA957航班,经停厦门。这趟飞机以后我都不会再乘坐——机况和服务,都不令人满意。长达8小时的飞行中,没有任何可资娱乐的东西(除了前面舱壁上不断抖动的投影幕外);送餐服务也毫无令人赞赏之处。

就这样晕晕糊糊到了新加坡。同行的PCWorld网站负责人晓黎,也是第一次到新加坡。她说:飞机绕了半天,还没降落,看来新加坡很大。另一位同行者说,新加坡太小,这是在瞄准机场呢。

阅读全文 »

南人·北地·片语(六)

短片——

戴礼帽的他坚忍不拔地跟着她,一边吹长号、一边用长号戳她的头。这样荒谬着,直至她习惯了他。

有一天,在她向精神科医生倾诉时,长号戳向医生。医生落荒而逃,男子紧追不舍,女子泪流满面。

阅读全文 »

北京一夜

醉于果汁

要醉要死
也要醉死在这杯果汁

苹果是记忆
记忆零落成泥以后
至少还有些甜而粘稠的东西
永存于斯    

阅读全文 »

天涯咫尺,咫尺天涯

      在QQ上和远方的亲人用视频聊天,屏幕上时有停顿的画面不断地在提醒:我们之间的地理距离,其实很遥远。

      而我并不觉得这个距离的可怕。思绪飞渡千山,千山之外,是幸福的、我们一起构筑的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阅读全文 »

故事里的人

一个小孩,为了宿命和理想,来到陌生的城市。那城市中的人们都冷漠而麻木,马路上是来往的车流。没人对她的到来表示诧异,像天空飘下来一朵雪花、悄无声息地融化在湖水里。

而所有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对这个小孩来说,是陌生且令人恐惧的。打扫完积尘的屋子,她疲惫地躺倒在床上。关上父亲赠与的收音机,有些困惑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当她撑开阁楼小小的窗户,看到远处海面上海鸥与穿梭的帆影,心中立了一个誓:我,一定会喜欢这城市,喜欢这城市的人们。

阅读全文 »

《猫之报恩》

一脸景仰地开始看碟,没想到前五分钟就把我给郁闷坏了。感觉就像是宫崎江郎才尽,不得不炒冷饭。

这个感觉一直持续到影片结束。片中一些人物并非首次出场,如猫男爵、如胖胖之类,但几乎只剩下一张皮,毫无神韵可言。剧情简单、画面粗糙,配音也毫无出彩之处。整个作品可以说是失败的,完全无法担当“《千与千寻》继任者”的重任。

于是颇怀疑是伪宫崎。看完花絮之后终于明白,这是宫崎选拔工作室接班人的一部尝试之作。把一部从1999年就开始策划的作品交给新手来做、并且郑重推出,这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是宫崎老糊涂了,要么就是这片子原来的策划就是失败的、宫崎不愿意自己来做。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