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堂的圣母玛利亚雕像
南堂来过多次,一直没有找到最好的感觉。今天下午再来,看到教堂外面的圣母玛利亚雕像,在强烈的阳光下,放射出一种逼人的圣洁光芒,于是按下了快门。
附:南堂历史沿革(来自http://www.bjethnic.gov.cn/zjhd/zjhdDetail.asp?pos=81&id=2216)
阅读全文 »南堂来过多次,一直没有找到最好的感觉。今天下午再来,看到教堂外面的圣母玛利亚雕像,在强烈的阳光下,放射出一种逼人的圣洁光芒,于是按下了快门。
附:南堂历史沿革(来自http://www.bjethnic.gov.cn/zjhd/zjhdDetail.asp?pos=81&id=2216)
阅读全文 »东堂真是一个能让人流连的地方。我喜欢这里,不是因为它的宗教气氛,而是建筑风格,和在王府井闹市区陡然出现的一种气象万千。今天室外气温摄氏34度,在垂直阳光下,我又来到东堂前面的广场,拍下眼里看到的东堂。
作为背景的东堂
阅读全文 »
下午和熊飞一起去了798,北京著名的艺术区。这个地方已经去过多次,而且绝大多数是为别人做导游,这次也不例外。从4号门进去,拐到记忆空间,刚跟熊飞说,这个画廊是老史开的,就看见老史在和人站着谈什么事情。打了招呼,才知道,原来谈话的对象是一名摄影家,姓徐,准备6月3日在雨画廊开影展的。他的摄影,大都取仰拍角度,有一番滋味。
刚告别走了几步,老史追上来,说没什么事干,帮我留影。相机被他抢走了,只好一路做模特状。昨天刚写“影友可以是留影之友”,今天就得了报应,果然做了一回“留影之友”。一直等到这哥们玩儿腻了,我才拿回相机,带熊飞去了宾临城下,看关于建筑的艺术展。
废话不提,上图吧。
阅读全文 »中午,从莱太上岛咖啡出来,一路走到东直门。东直门外斜街是个有趣的地方,因为有个长途车站的缘故,人潮汹涌,每个人的脸都那样生动,他们或行或立或蹲或坐的形态,也各各不同。可惜腹中空空,无意于此。明天如果有空,再来这里。
在东直门上地铁,直接到前门。前门还是一样的喧闹,也有同样多的闲人和忙人在捞世界,只是,该拆不该拆的,都已拆得差不多。在爆肚冯,一盘散丹、一盘芫爆牛百叶、一个烧饼、一瓶燕京,混到4点多。从廊坊二条尽头的胡同左拐,前面是大栅栏和观音寺街的交汇处。
在观音寺街口,居然有一家“云南商店”,号称出售野山菌、酱料、米线等特产。一时好奇,进去看看,人家真的有许多滇货:火烧干巴、昭通酱、单山辣椒、酸角之类,耐不住买了一大堆,结果就是后面几个小时都得提一个塑料袋四处乱走,徒然增加负担。晚上看相片,才发现,这家商店的牌子,是原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所提。这位普先生,已于2002年6月去世,不再细表。
阅读全文 »路过广化寺,眼有所见,心有所感。佛门内外,其惟一墙之隔乎?
阅读全文 »到北京三年,去过的景点实在是很少,这该归咎于自己的懒吧——一面这么想着,一面出了门。在蒋台路搭上一趟701,目标是北海公园。白塔耸立、碧波荡漾、红墙碧瓦、凉风习习……哦,麦兜有一个马尔代夫的梦,我们的童年,也有一个北海公园的梦。
在地安门下车,先走到景山,再绕着景山到故宫北门,一路向西,北海团城赫然在望。十块钱门票,我和大群带着红旅游帽的游客一并进入公园。琼岛在装修,白塔以下,均围上了绿色护栏和生锈的铁制脚手架。湖水一如想象中澄澈,波光也在阳光下闪烁,且反映到堤岸和周围的红墙。
工人在“积翠”牌坊前搭脚手架,远处是著名的白塔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边,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他们正在看着你掏出什么牌子的烟。小饭馆里面辛勤的是外地的老乡们,他们的脸色和我一样。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不见,银锭桥再也望不清那西山,水中的荷花它的叶子已残,倒影中的月亮在和路灯谈判,说着明儿早晨是谁生火作饭,说着明儿早晨是吃油条饼干。”
——何勇《钟鼓楼》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