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当下

《汉书》妄译(8)

汉书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八月,刘邦攻打武关,进入了秦国地界。秦相赵高惊慌失措,谋弑了秦二世皇帝,还遣使求和,希望能与刘邦把关中大好河山切巴切巴分了,各自为王。刘邦哪里肯干。九月,赵高立秦二世的侄儿子婴为秦王哪知反而被子婴派人干掉了。子婴做掉赵高后,调兵遣将守住峣关。刘邦打算强攻,张良献策说:“秦兵军力还很强,不可轻敌。最好是先派人到山上去挥舞旗帜、疑惑敌人,然后再让郦食其、陆贾去游说秦将,利诱他投降。”刘邦照此办理,秦将果然同意投降。刘邦正想和对方签合同,张良又献计说:“只有秦将打算叛变,恐怕他手下坚决不干,还不如趁他懈怠之时,偷袭一把。”刘邦言听计从,带兵绕过峣关、翻越蒉山,奇袭秦军。在蓝田以南打了胜仗。跟着又在蓝田北边大胜。

阅读全文 »

《汉书》妄译(7)

汉书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这个时候,一支赵国非正规部队正要渡黄河入关中。刘邦就北攻平阴,以求断绝其渡河的途径。不久就在在雒阳以东吃了败仗,只好经由轘辕小道一路逃到阳城,方才能够整顿军容。六月,刘邦在犨县与南阳郡守作战,这次终于胜了。于是又乘胜略取南阳,逼得郡守跑到宛县固守不出。刘邦一向不善攻城,打算绕过宛县入关。张良劝说刘邦:“我了解沛公您的意思是绕道过去可以比较快入关。不过秦兵数量庞大,又据守险地。假使咱们绕过宛县,就会遭到秦军、宛县守军的前后夹击,这样干是很危险的啊。”于是刘邦领军趁夜急行,从另外一条道路折回,天明之前就把宛县围了个水泄不通。南阳郡守本以为刘邦已经走远,谁知道他又回来了,急得要拔剑自杀。郡守心腹陈恢对他说:“别着急,没到死的时候呢!”然后陈恢就从城头溜索子下来,去见刘邦,说:“在下听说您跟别人相约,先攻入咸阳的就坐王位。现在您舍捷径不走,却在宛县耽误时间。宛这个地方郡县相连,有好几十个需要攻打的壁垒。宛县百姓都以为投降是死路一条,打算全民皆兵、登城坚守。您要是整日价一味强攻嘛,士卒死伤不会在少数;要是舍宛而去呢,宛县部队必定跟在后头死缠烂打。这样一来,您先是失去了攻击咸阳的大好良机,接着又有可能面对宛县强兵。我想来想去,为您想了个法子,就是劝降郡守,封他一个虚名,让他继续守城。而您呢,则带着他的兵马去攻咸阳。别的城池听到这个消息,自然会哭着喊着大开城门求您接收。您的入关计划也就通行无阻啦。”刘邦说:“好!”七月,南阳郡守在陈恢的怂恿下投降刘邦,被刘邦封为“殷侯”,连陈恢也混了个千户当。自此之后,刘邦一路西进,招降没有不顺利的。到丹水的时候,高武侯戚鳃、襄侯王陵投降。回头攻击胡阳,恰好遇到活跃在番县的一支地方武装,收纳之后同攻析、郦二县,也都迫使守军投降了。之前刘邦军队也有城破之后、放假屠城的习惯,现在刘邦也不让他们这么干了,所以颇得秦国老百姓的欢心。也在这个月,章邯率全军投降项羽,被项羽封为雍王。

阅读全文 »

《汉书》妄译(6)

汉书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章邯干掉项梁之后,认为楚地的军力不足为虑,就北渡黄河,攻击赵王赵歇。赵歇不堪一击,被打得七零八落,只好退守巨鹿城,哪知又被秦将王离围困。赵歇数次派人求救,怀王才任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兵北进救赵。

阅读全文 »

《汉书》妄译(5)

汉书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五月,项羽攻破襄城,凯旋而归。项梁把在外地的所有大小将领一并召回商量大计。六月,刘邦到了薛郡,和项梁一起立楚怀王的孙辈“心”为怀王。秦将章邯在临济击败并杀死魏王咎、齐王田儋。七月,大雨连绵不绝。刘邦正攻亢父,章邯却于东阿城围困田荣。为了营救田荣,刘邦、项梁与章邯大战,取得完胜。田荣回到齐地,刘邦和项羽则一直追击败兵到城阳,破城之后大肆屠掠。军队继续行进到濮阳以东,再与章邯交战,又取得胜利。

阅读全文 »

《汉书》妄译(3)

汉书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秦始皇听风水先生说“东南方有天子之气”,于是希望东巡镇一镇。那时刘邦躲藏在芒县、旸县一带,只有吕后能够随时找到他。刘邦觉得很奇怪,吕后解释说:“你的住地上方常有云气缭绕,所以只要循着云气就能找到你了。”刘邦听到她这样说,心中一阵高兴。沛县的年轻人听说这件事,很多都希望跟从刘邦。

阅读全文 »

《汉书》妄译(2)

汉书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刘邦在做亭长的时候,就把笋壳当作帽子,还让手下到薛县找工匠精心加工,时常戴在头上。一直到后来发达了,都保留这个习惯,后来大家都把那玩意儿叫做“刘氏冠”。

阅读全文 »

《汉书》妄译(1)

[注] 将《汉书》译作白话,并无“立言”的想法,不过是为了验证自己理解程度罢了。译者姑妄译之,读者也就姑妄读之吧。原文若非必要,一概不录。

汉书卷一上

髙帝纪第一上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