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磊@当下

老冒送我去机场

周日在南京参加一个技术交流活动,中间打电话给老冒,他一直没接。下午3点钟,老冒的电话打过来了,原来他早上出门没带手机。他说赶到两岸咖啡和我见面。

二十分钟以后,我给他打电话,说要去赶飞机,不能和他见面了。老冒问:有人送还是坐民航大巴?我说:坐大巴。他说:我送你。

又过了二十分钟,在老冒的车上,我们聊起了SNS、Donews,还有CSDN。他说不大理解社会书签的商业价值在什么地方,也对现有的SNS表示出一些怀疑。提到365KIT时,老冒说,UUZone很早就有类似功能,但是被淹没了,“UUZone堆积了太多Features,我们后面有VC,VC现在要看用户量,至于网站粘度,现在他们不需要。”

阅读全文 »

写在365KIT边上的边上

365KIT问世之初,火炬有一篇《写在365KIT的边上》。我猜题目是典自钱锺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虽然不至于这么沧桑,但其中甘苦,当事人自知。

我忝为365KIT发起人之一,实则没有在中间做很多工作。从今年春天开始实施这个项目,一直是火炬和Tiny在努力地推进。我能做的,也就是偶尔从北京城的尽东边跑到西南边,和他们喝上一杯,再说几句鼓励的话而已。

上个月底,初版发布,我没有写任何文字,然则每天仍会习惯地google一下“365KIT”。现在我可以利用donews首页直通车的“特权”,写点什么了,这全是因为第二版本业已完成的关系。

阅读全文 »

在线上被公关了一把

刘韧和我的《网络媒体教程》,日前在台湾由华翰文化出了繁体版。Google一下,居然已经有多家网络书店上架出售。该书繁体版名字叫做《线上公关》,现在又在线卖,算是我们在线上被公关了一把吧。

下面是一些台湾网上书店卖该书页面的截图:

阅读全文 »

网站沉没

1、互联网2.0,并不止是“编辑方式改变”这么简单。

2、网络媒体的特性在于信息易于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未来网络媒体特性还要加一条:大量冗余。这不光是前三条的附属品,它符合基于P2P的分布式知识网络的存储传播特性。

3、基于P2P的知识网络,将对内容型网站实施沉重打击。无论原创式、拷贝式、精编式的内容站点,都会受其影响。

阅读全文 »

论“社会网络软件(SNS)”迹近伪命题

仿“刘韧体”

1、我所见过的多数号称SNS的东西(特别是国内的),都以Web为表现形式来提供服务,所以它们应该被称之为Website或是Application,而非Software。当然你可以抬杠说网站也要运行服务器端软件——我不作反驳。

2、从BBS时代起(甚至从email时代起),网络应用就是为了连接人(信息节点)而存在。就所谓“六度理论”所本的“人际关系传递”而言,也并不只适用于现今各种自认的“社会网络软件”。我每天在MSN Messenger上介绍朋友给别人认识,同时也接受朋友的介绍;在QQ上我参加了许多个群;我在网上认识的朋友基本来自于论坛……它们是不是SNS呢?

阅读全文 »

我要社会,也要网络,但不要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的拥趸们,奉“六度分隔”理论为圭臬。每当看到成群结队上访的下层人民,我总是怀疑六度理论的真伪——被土皇帝欺压的平民,要经由几层联系,才能找到那位“朝中贵人”呢?

我相信社会关系是一种网状结构,不过这张网可不是用简单的拓扑理论可以模拟出来的。或许你与安南之间真的只隔着几个人,不过这几个人是否愿意为你传递消息,就很难说了。理由很简单,社会关系网中的人际沟通,并不是双向对等的。

遗憾的是,一群又一群热衷于建立社会网络应用的创业者,似乎对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视若无睹。我猜他们中的多数恐怕都是热血青年,而且是那种不谙世事的热血青年,否则怎么会那样轻易地相信网络拓扑能模拟社会关系呢?

阅读全文 »

或者AJAX只是一碗隔夜的冷饭

本文不是Web技术科普读物,所以不会解释什么叫做AJAX。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参见Jesse James Garrett的论文A New Approach to Web Applications

有人说AJAX不过是炒冷饭。诚然,HTTPRequest、XML和JavaScript,在以狗记年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是老得不能再老的老技术。讽刺意味正产生于此——在这个人人标榜创新的时代,为什么总是看到老技术改头换面青春重现?先有RSS,后见AJAX,都是典型的第二春牌新瓶装旧酒,莫非我们已经失去了创造力不成……

我想,冷饭之所以为人所喜爱,自然有其可爱之处。人们之所以先前不喜欢它,多半是时间地点不恰当使然。例如RSS,在信息源集中的年代,根本就是多余的信息流动渠道,只有等到Blog大行其道、读者不耐打开和刷新许多个页面的烦恼时,才陡然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聚合工具。以技术论,0.91、1.0和2.0三个版本,实在并无多少优劣之分,可见RSS从诞生起,自身未有长足进步,令其声名远扬者,时势而已。

阅读全文 »

“博客”还是“被博”?这是一个问题

据说某博客中国网要改域名啦,新的域名似乎是叫做bokee。

这个名字怎么看怎么别扭。说它是汉语拼音吧,好像只有“博客鹅”或是“博客饿”的解法,既然在网上写字儿的都起码吃得饱饭,且鹅这种一直被侮蔑为低IQ的动物并不适于尊称,可见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对的了。

英文,一定是英文!看起来有些面熟……有点儿像Yahoo!,又有点儿像Google,总之是那种双音节的一般词典里找不着的但不妨幻想将来有可能被收入词典的念起来有点儿滑稽的词。可惜发明bokee这个词的仁兄显然对语言/文字不敏感,该仁兄至少犯了两个毛病:

阅读全文 »

TrackBack Spam:一颗老鼠屎真的能坏一锅汤

最近DoNews Blog又时常出现不稳定的状况。Keso告诉我,怀疑是trackback spam在捣乱,因为每次不稳定,随后都会看到一大堆垃圾trackback。

嗯,关于trackback spam,早有听闻、亦已目见,只是从来没觉得它会对系统运行产生什么影响。可巧今天DoNews Blog突然又出问题,用性能查看器一检查,每秒访问数剧增,很多请求不得不排队,请求队列排满后,就不断被弹出、拒绝服务。于是——大家熟悉的黄屏错误就出现了。

清空Cache、清理缓存池、重启IIS、重启服务器都没用,被拒绝的请求数直线上升。这时候,我想起了Keso的怀疑。查询一下数据库,嗬,短短时间内,成百上千条trackback spam出现在眼前。再仔细查看,大概是这么几种:卖伟哥的、开赌场的、以及放高利贷的。嗯,域名五花八门,都围绕pharmercy、gambling、poker、loans打转转。查IP,发现它们来自于不超过4个站点。暂时停止trackback功能后,blog恢复正常。

阅读全文 »

DoNews将制作记录片《话说BBS》中文字幕

BBS: The Documentary(姑且译作《话说BBS》)是一套讲述BBS历史的记录片。导演Jason Scott采访了超过200位人物,其中包括:“互联网之父”、TCP/IP协议设计者之一Vinton Cerf,BBS发明者Ward Christensen和Randy Suess(看过《网络媒体教程》的人,应该还记得这两位因为暴风雪不能出门而发明了BBS的仁兄)等等,资料弥足珍贵。整部片子分作8集,通过3张DVD介质发行。

获知该记录片推出后,我联系了Jason,他同意让我组织人员翻译中文字幕。相关信息见这里这里刘韧对此极感兴趣,表示DoNews将出资购买原版DVD,并全力支持翻译工作。

今天DVD送到了。包装很不错(是Jason自己干的,自办发行真可谓甘苦自知),只是还没来得及看片子——想必也是好的罢。随后Jason也发来了英文字幕。这样,我们很快就可以开始翻译了。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