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飞鸿徒弟之名

买了洪金宝当年三部名片的套装:《鬼打鬼》、《林世荣》和《杂家小子》,后面两部都是袁和平导演的。


林世荣这个名字,观众都很熟悉。多年来,银幕上他一直以黄飞鸿的弟子“猪肉荣”的形象出现,本片也不例外。这部片子,剧情和同时期香港其他武侠片一样鄙陋粗劣(为什么总是有个嗜酒的老化子?!),胖子洪的身手也不怎么敢恭维。该片可看之处有二:一是关海山饰演的黄飞鸿,戏份不多,出彩不少;二是大导袁和胖子洪的武术设计,体现出香港电影武行求新求变之精神。


关版黄飞鸿,自然不及李连杰版潇洒,可是自有其大师风范在。与五龙堂主见笔下功夫一节打斗,且不说袁式武术设计多精彩,关氏以老大不小的年龄,尚能硬桥硬马、稳如泰山,在大吊威也之际,笔下生风、“仁者无敌”几个未见得漂亮的大字,也看得出是力透纸面,不是玩的。后面一场戏,林世荣学师父讲话被撞破,老关一句“我要走了,你学得这么像,还要师父做什么”,貌似生气,实乃冷幽默是也——黄是要到广西买药呢。


再说武术设计,上文提到那场打斗,应该是最为精彩的部分。值得一提的还有对洪拳的诠释和创新。洪拳十三桥对无形朱砂掌,于打斗中蕴涵中国人的哲学观(刚打刚,柔克刚……当然还有金木水火土不同的外在表现),虽然显得浅薄,也不是唯武器论的老美能琢磨出来的。


花絮中有洪金宝专访。胖子洪在Hollywood混了多年,英语似乎没怎么练利索,英文中文缠夹不清,说的话却是真的有道理。他说老美拍片是use the money,香港人拍片是save the money,令人喷饭;又说当年老美都鄙视港片吊威也的手段,现在他们也整天吊。这些话,都是多年混迹两地影圈的总结。想到内地某些导演充其量不过参观过环球影城,就信口雌黄中美两地怎么怎么,实在觉得香港影人还是比较实诚可爱的。

二贾

有两位姓贾的,和《红楼梦》没有关系,一个叫做贾平凹,一个叫做贾樟柯。


这二贾,一为作家,一为导演,在当代中国艺术界,大概可以列入最有名的那群人中了。自然,他们会说名利于己如浮云,名利是不是浮云并非重点,重点是名利兼收后,该怎么做。


老笑话——夏天的中午,两农妇在田间作业,说:皇后娘娘这会儿多半坐在凉席上,乘凉吃柿饼呢,不知多舒服!其实我们不该嘲笑农妇的幻想,流氓朱元璋的大脚马娘娘,母仪天下后仍不改其农民风范,坐在凉席上吃柿饼,活脱脱一幅不离本色的肖像画。


上面说的二贾,大约都可以算是乡土出身,家世高贵是谈不上了。善于描写世俗生活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所谓世俗,大约还是要分三六九等,这二位最善于描写的,是三教九流的世俗。他们作品中的乡土(我的意思是“本乡本土”)气息,用一个恶俗的短语来形容,简直就是“浓郁得化不开”——请允许我问候该短语发明人的母亲。贾平凹有多部描写商洛地区的小说,贾樟柯也拍了一些定位于山西本土的电影作品。用另外一个恶俗的口号来形容,叫做“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请允许我问候该口号发明人的祖母。无论如何,这些扎根本土的作品中的大部分,堪称经典。


这些经典不必列举,看官当已耳熟能详。我要说的是二贾最近的作品,分别是小说《秦腔》和电影《世界》。


昨天我读完《秦腔》(谢谢智能手机,它让我的阅读量增加至少3倍),今天看完《世界》(谢谢盗版组织,它们让我电影观看量增加至少30倍)。这两部作品,在未看之前,在我心目中大约是对《世界》期望值较高——媒体已经把它炒熟好几遍了;而《秦腔》,则不过是无可无不可地从某PDA站点下载的。


那么,到底感觉如何?我要告诉你,这篇blog post的题目,原来的想法是用《了不起的贾平凹和平庸掉的贾樟柯》,现在你知道我的感受了。


贾平凹的了不起,在于他还是贾平凹;贾樟柯的平庸,在于他不再是贾樟柯。保持水准的,不说他,说说没有水准那位。


简单而言,我认为该贾变得平庸,根本原因在于放弃乡土,技术原因在于试图用不典型的角色去概括典型群体。《世界》是一部缺乏技巧、幽默、睿智、反讽、真实、戏剧冲突……的电影,人物苍白无力,剧情莫名其妙(太生和小桃最后突然煤气中毒挂掉了,真是无厘头,多半是不知道怎么说故事了)。嗯,我明白,贾是要反映生活,不过他失败了。生活不是这样的,或者,生活不是这么简单的。小武就是小武,只能在小城街上晃荡。小武去抢银行,就有些滑稽,一旦进城做了世界公园的保安队长,几乎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贾平凹(和以前的贾樟柯)的作品为什么了不起?因为,和崔健歌中唱的一样,“像是一把刀子”,是要“穿过你的嘴去吻你的肺”的刀子。


(顺便提一下,《北京杂种》真是好,为什么从地下走到地上,张元也完蛋了呢?)

BBS:The Documentary翻译计划

刚才收到BBS: The Documentary制片人Jason Scott的来信,全文如下:


 That is great that you want to translate these.

Come to me when you order a copy, and I’ll send you all the subtitle files. I used to make subtitles; then you can just swap in the Chinese.


(你们愿意翻译该片,真好。订购DVD后请告诉我一声,我把字幕文件发给你们。我已经做了字幕,所以你们只用直接翻译就好了。)


谢谢Jason。下午我和火炬聊到翻译的事,他建议大家凑钱买碟,一起翻译;刘韧说他出钱和去操办。其实一套也就50美元,谁都买得起,要的是那种“共创共享”的感觉。我想,谁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共同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对吗?


和新加坡的Li Yan说起来时,她认为最好一个人翻译,避免风格混杂。嗯,BBS本来就是一个风格混杂的所在。让我们回到混沌而激情飞扬的时代吧!


初步的计划是,组织一个3至5人的小组,每人负责一个部分。目前报名参加的有huoju, Tinyfool, sinzy,nanatubi等,甚至Li Yan也表示有兴趣。谢谢各位的参与精神。在拿到字幕后,我会给大家分配翻译任务。欢迎继续报名,:)


2005.5.27晚11点:刘韧来电告知已经托人下单购买。谢谢刘韧,谢谢donews赞助本次翻译计划。

BBS历史记录片发布

4年后,Jason Scott终于完成了BBS:?The Documentary的制作。


去年在撰写《网络媒体教程》的部分章节时,我曾多次在互联网上搜索BBS历史相关信息。当时给我最多帮助的站点是txtfiles.com,它保留了许多亲历者的记录。这些记录以纯文本撰写,忠实记载了一时一地一事的轨迹。


txtfiles.com的站长,Jason Scott,对BBS时代有着强烈的怀念。基于这种感情,他开始制作BBS: The Documentary这套记录片。为了制作这套片子,Jason Scott采访了超过200位人物,其中包括:“互联网之父”、TCP/IP协议设计者之一Vinton Cerf,BBS发明者Ward Christensen和Randy Suess(看过《网络媒体教程》的人,应该还记得这两位因为暴风雪不能出门而发明了BBS的仁兄)等等,资料弥足珍贵?。整部片子分作8集,通过3张DVD介质发行。这些采访和其他资料,经过Jason Scott的组织后,完整地描述了BBS的整个发展历程。


令人感动的是,片子采用了CC版权协议,DVD盘是全区的,而且也没有任何拷贝保护。我打算在拿到片子后,组织有兴趣的朋友,为它制作中文字幕。


其他不说了,把官方网站上的“关于”页翻译如下:






远在Internet逃出实验室、连接整个世界、重新定义“使用计算机意味着什么”之前……


……有一批勇敢和前卫的计算机用户,他们花费时间、金钱和智慧,设置自己的计算机和电话线,让其他人得以接入。只要知道这些计算机的电话号码,任何人都能连接上来、留言或收发文件……受益者数以百万计。

他们把这些信息交换场所称作“电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s)”,或称BBSBBS上汇集的信息、怒吼、思考和梦想,成为整整一代人对于所谓“在线”的认识。

当90年代早期Internet普及时,BBS的世界逐渐消隐、改变,并成为现在这个联网世界的一部分……不过已经和原来大不相同了。

2001年夏天,计算机历史学者Jason Scott(也是历史资料站txtfiles.com的所有者)想到,会不会有人曾经制作过关于BBS的电影。答案是没有。所以他决定自己做。

4年之后,经过数千英里的跋涉、200多次的访问,一部8集的BBS历史记录片终于完成。那就是BBS: The Documentary。它记录在3张DVD上,放映时间总计5个半小时,谈及计算机编年史上各个重要事迹。



  • Baud(波特) 介绍了BBS的发轫,包括对Ward ChristensenRandy Suess的采访,他们“化暴风雪为动力”,改变了世界。
  • Sysops and UsersSysopUser 介绍BBS使用者们的故事,他们也谈到在新世界生活的状况。
  • Make it Pay(生财之道) 记录了上个世纪80年代崛起的BBS工业,以及它即将达到顶峰时如何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逝无踪。
  • Fidonet(惠多网) 描写历史上最大的志愿者维护的计算机网络,人们怎么从中得到乐趣、和制造政治噩梦。
  • Artscene(字符艺术) 讲述在BBS世界中风行一时的ANSI Art SceneANSI字符艺术),那时字符艺术是展现用户才智的硬通货。
  • HPAC(Hacking Phreaking Anarchy Cracking,黑客、盗用电话线、无政府行为、骇客) 来自“地下BBS”的用户讲述他们对信息和计算机的独特看法。
  • Compression压缩 讲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PKWARESEA之间爆发的法律大战,说明因为数据压缩这样简单的事情而发生的争斗如何引致机会丧失的后果。
  • No Carrier无载波信号 向拨号BBS道别,讲述它是怎样融入Internet的。

下面是DVD的卖点说明:


  • 5个半小时播映时间
  • 80分钟额外内容
  • Jason Scott评论音轨
  • 彩蛋
  • 所有播映内容的字幕
  • 无分区DVD
  • 无拷贝保护、CSSMacrovision
  • Creative Commons协议下发行
  • DVD-ROM上查看:

    • 数千张相片
    • 额外的访问
    • Jason Scott和嘉宾谈话

该套DVD在Amazon有售,等不及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2005年5月27日:Jason Scott在他的网站上提到你正在看的这条post。看来是通过trackback找到的。全文如下:


Other Lands


It looks like, in his excitement to tell his buddies about this new BBS Documentary thing, someone translated the pitch page into Chinese. At least, I think it’s Chinese, and links to a bunch of .cn sites. That’s quite something to see….


简单翻译一下:


另有天地


看起来,为了急于告知朋友BBS记录片的事,有人把新闻页翻译成了中文。至少我觉得是中文,而且它还链接到一堆中国站点。颇有看头呢……

新加坡行记

2005年4月24-26日,到新加坡参加微软的一个会。


国航的CA957航班,经停厦门。这趟飞机以后我都不会再乘坐——机况和服务,都不令人满意。长达8小时的飞行中,没有任何可资娱乐的东西(除了前面舱壁上不断抖动的投影幕外);送餐服务也毫无令人赞赏之处。


就这样晕晕糊糊到了新加坡。同行的PCWorld网站负责人晓黎,也是第一次到新加坡。她说:飞机绕了半天,还没降落,看来新加坡很大。另一位同行者说,新加坡太小,这是在瞄准机场呢。


入境非常顺利,每位工作人员(无论是政府职员还是机场工作者)都极有礼貌,一副对工作心满意足的样子。唯一不爽的是,几乎所有马来人的英语都很吓人。


会务公司派了车过来接。酒店是Hotel Oriental,据称是新加坡最好的酒店之一。设施的确完备和豪华,且并不让人感到暴发户的俗气。



Hotel Oriental房间内的写字台


用微软提供的无线帐号上网,请大鱼给严敏发了报平安短信。将近12点的时候,Li Yan如约来到,带我四处逛逛。



俯视酒店游泳池,远处是Marina Bay


酒店所处的Raffle Avanue(莱佛道),临近新加坡河入海口Marina Bay,是当年征服者莱佛登陆的地方。如今这里已是新加坡最繁华的金融区和酒店区,高楼林立。在Raffle Avalue路边,一座建筑物伸入水中,那就是滨海艺术中心。



滨海艺术中心,远处是Hotel Oriental



解构主义的滨海艺术中心



螺旋上升


Li Yan告诉我,新加坡艺术节就要开幕了,会有许多演出和活动。中国的多媒体话剧《琥珀》(?)也会在这里上演。



金融区远眺



新加坡的象征物叫做Merlion,即鱼尾狮。沿滨海艺术中心后面的桥走过去,就能近距离接触这只怪物了。鱼和狮子,多么奇怪的组合。



鱼尾狮,新加坡的象征物


我们在一个湖边的酒吧街,吃了很好的椰子。谈起新加坡,Li Yan不无感慨地说,这地方的季节是平的,记忆找不到刻度。你想不起来一件事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后来,当在首都机场走出机舱的一刹那,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的时候,我想,平坦的季节也跟着我延伸到了北京。


回到酒店已经很晚了。同住的是来自苏州的MVP沈荣。第二天早上,拉开窗帘,远远地看见Marina Bay,天气真好。



早晨的新加坡


然后就是开会,专访。下午16点,我独自离开了会场所在地Suntec City,绕路步行回酒店。新加坡的街道没什么人,干净得很。



文华大酒店


晚上,微软安排去Night Safari(夜间动物园)观看表演。那场Show很精彩,有舞蹈和魔术。具体不再详述,上图。



经典Pose



谁吃谁



非礼勿视还是被突然袭击?



丛林之舞



吞火者



请捧好你的头



过分了吧?



这可不是我

南人·北地·片语(六)

短片——


戴礼帽的他坚忍不拔地跟着她,一边吹长号、一边用长号戳她的头。这样荒谬着,直至她习惯了他。


有一天,在她向精神科医生倾诉时,长号戳向医生。医生落荒而逃,男子紧追不舍,女子泪流满面。


我们就是这样被生活戳着呀!

北京一夜

醉于果汁

要醉要死
也要醉死在这杯果汁
苹果是记忆
记忆零落成泥以后
至少还有些甜而粘稠的东西
永存于斯

 

 

街市魅影

罐肠与没放够醋的拍黄瓜
记录城市全部历史
手中拎一本杂志
坐着的人保持了清醒
灯火辉映之下
一切幻为魅影

 

 

极速消灭

夜晚不喜欢交通灯
灯光安静
引擎愤怒
乘车穿越霓虹
极速消灭在明天

 

与李维见面的相片

时间:2004年3月4日
地点:北京保利大厦



同事们与李维的合照



我与李维的合照


?

天涯咫尺,咫尺天涯

      在QQ上和远方的亲人用视频聊天,屏幕上时有停顿的画面不断地在提醒:我们之间的地理距离,其实很遥远。



      而我并不觉得这个距离的可怕。思绪飞渡千山,千山之外,是幸福的、我们一起构筑的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故事里的人

一个小孩,为了宿命和理想,来到陌生的城市。那城市中的人们都冷漠而麻木,马路上是来往的车流。没人对她的到来表示诧异,像天空飘下来一朵雪花、悄无声息地融化在湖水里。

而所有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对这个小孩来说,是陌生且令人恐惧的。打扫完积尘的屋子,她疲惫地躺倒在床上。关上父亲赠与的收音机,有些困惑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当她撑开阁楼小小的窗户,看到远处海面上海鸥与穿梭的帆影,心中立了一个誓:我,一定会喜欢这城市,喜欢这城市的人们。

Kiki’s Delivery Service(魔女宅急便),那故事里的人,仿佛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