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夜谈吃」,我想说

「深夜谈吃」进入传媒梦工厂前天发布的「中国新媒体三十强之自媒体」榜单。听到消息,要说完全不在乎那是矫情,我的小心脏还是激烈跳动了好多下。事前主办方和主持榜单的魏武挥老师没有通知我,随后也没有投资人要给钱,可见这个榜单,并不是业界一致同意的。我问运营进入了同一榜单的「荒岛电台」制作人黎文,入榜是咱们做得好呢,还是别人做得不够好。他的回答是,不知道。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做好玩的东西,得到哪怕是一点点认同,都足够开心了。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在搞所谓「自媒体」,并在多个场合表示过,对应we media,「咱媒体」是比「自媒体」更靠谱的翻译,或许也是更靠谱的实践路径。受众审美与价值观多元化,需求长尾化,内容单元碎片化,传播社会化,这「四化」已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媒体发展的现实状况。如果说「深夜谈吃」有那么一丝一毫的成绩,也是拜此「四化」所赐。

「深夜谈吃」甚至不是媒体,但在制作过程中,我当然使用了一些基本的媒体操作手段。比如调性与定位、发布周期的确立,又如用采集用户投稿的方式降低主创写作压力(我已经三个礼拜没有写谈吃文章),当然还有其他,做媒体的朋友,一看便知。

因着朋友提议的机缘,我在今年1月14日创办「深夜谈吃」,初衷不过是在厌倦了blog和微博之后,有个新鲜的所在可以继续写吃。每天定时发出一篇谈吃文章,的确不易坚持。我邀请积极投稿的Jacqueline Yeung做搭档,从而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和操作「深夜谈吃」的走向。

做「深夜谈吃」,是兴趣使然,也包含了「为本职工作积累经验和思考」的因素。半年来,我学会了许多操作微信媒介的手法,这些手法陆续已或将出现在二十一世纪传媒新媒体事业部的工作中。基于对移动互联媒体思考的一个有趣产品,也很快会全面推向市场。

这世界有太多坐而论道的理论家,太少立即动手的实干家;太多营营于商业模式的逐利家,太少执着于初心的理想家。我不是实干家,也不是理想家,更加不想成为专家和实干家,有自己觉得好玩的事,能够立即去做,就已幸运到极。

关于「深夜谈吃」,我想说》有4个想法

  1. 韩老师,你好。
    最近我突然想起你以前写过一篇谈吃文章是用盐煎了一条三文鱼还是鳕鱼,我想不起来了。但就只用盐煎了一条鱼,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是最近弄吃的,只用到了盐这种料理。所以就想起你这文章来了。很想再看看。你还找得到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