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从头开始(III)

有同学反映,看了第1、2节,还是不太明白F值和快门速度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怎么应用。其实那些数值都是表象,最重要是背后隐含的摄影思维。你一定要明白,当你拿起相机,就要同时换上一双摄影师的眼睛,甚至用镜头替换你的眼睛。由眼睛到大脑,要具备摄影师的思维方式。即便是成功的抓拍,也建立在平日无数次的“肉眼抓拍”练习基础之上。

什么叫摄影师的眼睛和思维方式?有两个重点:一、观察力;二、提炼力。绘画可以在一张白纸上从无到有创造一个世界,而摄影则是想方设法从乱七八糟的世界中摘取值得突出的主体。换言之,绘画做加法,摄影做减法。摄影师的眼睛和思维也要做减法,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删减不重要或影响主体表现的元素,最终得到不能再精简的主体及配合主体的元素。

光圈、快门、构图,乃至一切摄影技巧,都是做减法的工具。不断做减法,减到主体足够突出、足够成为画面上唯一的亮点、足够体现拍摄那一瞬间的情绪为止。

所以,不要被F值、快门速度之类指标所迷惑。你只要有减法思维,有突出主体的思维,再去考虑用什么工具,就会一通百通了。

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经历:在行走中,发现一丛绽放的花朵,或是一树初绿的嫩芽。你激动地拿出相机,咔嚓了许多下。回家一看,当时你眼中那么艳丽的花朵,在屏幕上却显得并不抢眼,倒是后面那些杂草啦、行人啦、电线杆啦,挤满了画面。怎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人的大脑能聚焦于最感兴趣的对象,而忽略不太重要的对象。当你看到那丛花儿,实际上眼底也接纳了后面的杂草、行人和电线杆,只是大脑把无关紧要的元素过滤掉,只剩下你最感兴趣的花了。

相机可不是这样。它会忠实记录光线带来的一切,好的不好的,干净的肮脏的,善的恶的,一概笑纳。相机不懂得排除不重要的元素,你得替它思考,替它做减法。

好,来看实例。由于对宗教建筑的兴趣,我曾多次去东堂(北京天主教四大教堂之一)参观拍摄。东堂位于繁华的王府井商业区,人流量极大,周边高层建筑密集。面对如此宏伟而带有神秘感的建筑物,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忍得住不照相吧。每次去,总看到许多人在留影或拍摄。可是,在这种周遭环境之下,要照好东堂,还真不容易。下面是在网上随便找的一张东堂相片。

拍摄者采取了正面的角度,估计是站在马路对面,用广角端拍摄的。我猜测他的意图,大概是拍下东堂的全貌吧。上面说过,摄影做减法,而这位拍摄者却没这么做,甚至做了加法。随便指几处问题:左边偏上位置,有个莫名其妙的建筑物在背景出现,左下角露出不知什么东西的一角,围墙内的大树遮挡了一个尖塔……相片反映了东堂正面,但主体却被大量地干扰。这样的相片,只能说是普普通通的“到此一游”纪念物。

东堂可以怎么照?还是那句话,减法。减,减,减,减到恰好足够表达主体或主体蕴含的“主题形容词”为止。东堂的主题形容词是什么呢?在我的眼睛中,是“神秘”、“巍峨”、“冷峻”、“悲悯”……也许还有其他。作为摄影者,我要做的,就是用相机做减法,直至画面上只剩下刚好足够表现这些(或其中之一)情绪的元素为止。

首先要破除的是“画面完整”病。普通人照相,唯恐画幅不够宽,总是想把主体全部摄入镜头。在表达“广阔”、“浩瀚”等情绪时,使用广角或超广角镜头,将整个画面摄入,是不错的手段。但在许多时候,这却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全部,不一定是全部,有时候局部反而是全部。还是说回东堂的拍摄。由于该建筑位于闹市,不假思索地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整体,结果一定是有许多不相干的事物也出现在画面上。于是,我采用了数种手段来达到突出主题、表达情绪的目的。

第一张相片,我选择在某个夏日下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拍摄。通常,散射光要比直射光有利,但据我的观察,该建筑的材质,在近乎垂直的阳光下纤毫毕现,而转角处的线条也陡然立体起来。好,就是这个角度了。然后我考虑构图。作为主体的建筑物,自然要占据主要部分,经过观察,我发现,建筑结构形成了多条垂线和多条横线。如果光有横线和垂线,画面会显得呆板。我蹲下身来,由于透视的关系,构成基座的横线连起来,变作了一系列往灭点延伸的斜线!直、横、斜,这些线条组合起来,在画面上形成了有趣的阶梯状构图。我把镜头向左移,直至建筑结构占据主要位置,剩下一部分天空为止。主体一般占多大位置?通常我们有个0.618的黄金分割点可供参考。主体位置、线条切割位置等,都可以依据这个比例来划分。当然事无绝对,僵化害死人。

上图是最后得到的相片。补充关于对焦和光圈的思路。由于建筑结构向画面后方延伸,而我又想把所有结构细节保存下来,此时就应该选用景深较大的大F值(小光圈),因为这样才不会让靠后位置的细节模糊、损失掉。我把相机设置在Av(光圈优先)挡,设定F值为11,焦点对向离我最近的建筑基座,看到取景窗内的测光数据是1/250秒。F11在通常情况下已经足够,在拍摄更辽远的场景时,才会用到F22这样的极小光圈。我当时采用的是中央重点测光,即以画面中央部位的正确曝光值为准。你可以看到,画面中央是建筑物的亮部。对亮部测光,意味着该位置的曝光最为准确。当时的光照条件下。即便是暗部也不会太暗。

按下快门,我得到了上面的相片。画面右下角还有一些杂乱的颜色,这让我不太舒服。看来,还得另找个角度。

(待续)

摄影,从头开始(III)》有4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