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具观

据说,猩猩在变成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学会使用工具是两个关键点。工具之于人,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很多时候,本该帮助人提升效率和生产力的工具,却成了累赘。那个笑话怎么讲的?为了给牦牛剪毛,需要一把好剪子;为了磨剪子,需要一块好磨刀石;最好的磨刀石在北极圈内某个小岛上,所以还得置办一套狗拉雪橇……


现实永远比文学荒谬,现实也永远比笑话可笑。我曾经以为一部单反相机能让我更热爱摄影,现实却是因为它太重而出门基本不会想带上。我曾经以为开车能让我去更远的地方,现实却是买车之后更懒得出门了。唉,现实多残酷。


其实工具够用和自己习惯、能真正有效提升产能才是最好的,尤其是手边的工具。去年到今年,有几个计算机软件,极为有效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我知道,可能还会有“更好的”或是“更道德的(开源的?)”替代软件,不过,谁让我用惯了呢。


1、Microsoft Office 2007中的Word和Groove。Word新的工具栏排布方式很NB,大按钮和更有条理的归类用起来爽极了。比如,在“开始”工具栏组里,集成了和文本样式相关的按钮,这也是我最常用的工具栏组。在翻译《梦断代码》,Groove让我很方便地在数台工作计算机之间同步文稿,和责编的讨论也永久地保存了下来。做过书的人都知道,用email传输,实在是笨蛋而且不安全的做法。别提Subversion……我只是个作者,不想花时间去学习一套“版本控制系统”。最近我安装了Live Mesh,同步也很方便,只是缺少了协作的部分,只能是自己用了。


2、搜狗拼音输入法。我的计算机文字输入速度一向不慢,全拜读大学时用打字机复制了一本英文泛读教材所赐。我用过许多种中文输入法,最后还是落在搜狗输入法上。对我来说,它的几个特性很有用:同步词库,让我的几台计算机拥有同一个词库;难字笔画输入(先打u再顺序打笔画拼音首字母,如“壵”字,不知道怎么拼,就打uhshhsh——横竖横横竖横);细胞词库。


3、遨游浏览器。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用Firefox。其实我用Firefox,不过仅限于对网站产品进行验证和测试时。遨游的鼠标手势(在链接上按左键往右上方一拖一放,就在新标签中打开链接;以纯文本形式出现的链接,比如http://www.csdn.net,选中后一拖一放也能打开。)、同步收藏夹(again,我有好几台计算机,收藏不同步很痛苦)和截图功能(区域截图、全屏截图、整个页面——包括超出屏幕的部分——截图)对我来说就是金刚钻,爱死它们了!没错,Firefox上有插件,可我实在不想花时间去寻找和安装了。


4、Windows Live Writer。用上这个工具后,写blog时就能一稿多投啦。


使用这些工具,我的工作效率提升了30%以上。嗯,没错,这些都是Windows平台上的工具。先别开骂。我对任何公司和平台都没有成见,用它们,只是因为我习惯,而改变习惯是那么一种高成本的行为,高到我承受不起。另外,现在我用软件,都会遵循版权协议(不管是商业软件还是开源、自由软件),该买的就买。这不关有钱没钱的事,只是我认为这么做会让我更关注投入产出比,考虑清楚是否要把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投入到一个新工具上面去。装工具,慎之又慎;用工具,唯恐不尽其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就是我的工具观。

“长城”与“仆街”

“仆街”,广州白话俚语,意指“倒霉”、“运衰”。为什么突然提到“仆街”呢?昨天看一部香港电影(哎,我就这爱好,俗!),演一对暴发户夫妇,商量做慈善。女的说:那些非洲人,好可怜,捐点钱吧。男的说:你捐钱给那些poor guy,别人还以为咱们拿钱砸他们呢。

Poor guy,穷人,确乎是倒霉运衰的一群。倒霉到仆街的程度,运是真够衰的了。演员故意把poor guy念得和“仆街”一样,也真够损的了。香港电影“无所不用其极”,令人喷饭之余,又有所反思。

扯远了。因为这个poor guy,突然想到一个翻译问题。“长城”,英文译作the Great Wall,里面没有长,也没有城。若字字对译,应该是the Long City吧……其实great是“长”在意蕴上的延伸,而中国人以为修了一道墙就是city(城),实则墙就是墙(wall)。在揭露墙的本质时,也承认其宏伟,the Great Wall实在比“长城”要高明一些。

我们总以为那wall里面,是great city,实际上那只是够长的wall。这样看来,我们还真活该是poor gu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