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行记(3)

24日早上,采访完Lotus总经理后,到Downtown Disney采办手信。住在迪斯尼直属酒店的好处,就是到各主题公园和消费场所的交通,均提供免费的穿梭巴士。乘坐穿梭巴士到了Downtown Disney,才发现是个伪Downtown,纯粹是迪斯尼的消费场所,由Market Place和Clubs两个区域组成。好在俺就是来买东西的,也就不计较其他问题了。


R0010504


在美国给中国人买礼物,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几乎所有东西都Made in China,逛了半天无果后,只好黯然放弃。


回到酒店,查了日程,下午两点以后没有其他安排,正好利用一下。大会设有销售各主题公园折扣票的摊点,下午两点后游玩一个公园的票价是43美元。刷卡的时候比较痛苦(算下来得300多块人民币呢),但下午的体验却证明这43美元很值得。


MGM Studio


在四个主题公园中,我选择了MGM Studios(米高梅工作室),这是一个以MGM/Disney经典电影为主题的游乐园,老少咸宜,游乐项目不致太过刺激,适合我等既畏高又怕死的家伙。从酒店到MGM Studios,可以乘坐免费的水上巴士,全程20分钟。在Epcot后门的码头上,写着Friendship的字样,这个双关语很有意思:既是“友谊(friendship)”又是“朋友船(Friend Ship)”,不过其他码头却没有看见这几个字。


水上穿梭巴士


天气阴沉,又不是周末,游人不算多,可就算这样,我也没能玩完所有项目,因为要赶回去参加晚上在Animal Kingdom的活动。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Star Wars、Indiana Jones、“动画是怎么做成的”和Tower of Horror。


我是星战迷,第一时间找到Star Wars体验一下。MGM的游乐项目,在到达真正的设施前,都有长长的过道,以利人多时排队。这些过道通常都按照项目特色设计,如Ride of Classic Movies的过道就是一个影厅,播放相关影片介绍,一方面让游客不至于太无聊,另一方面也起到热身的作用。Star Wars项目的过道,模拟了电影中星舰登机的过程,有许多管道、机器人等等,不时发出通知或警告的声音,而通道本身也曲折起伏。这个项目实际上是动感电影,即观众席模拟成座舱,前方放映电影,放映过程中,座舱也会随场景而前仰后合、左摇右晃,或加速、或刹车,让观众体验到电影的场景。对于真正的星战迷,这是难得的体验,因为它模拟的正是《星战》中“炸毁帝国旗舰”的经典场面。


Indiana Jones是现场表演,展现斯皮尔伯格经典老片《印第安纳琼斯》的拍摄场景。地上忽然突出的尖矛、石像砸下的手臂都极为逼真,最后从山洞中滚出的大石球(喔,别告诉我你忘了电影里面那个场景),将Indy压在了小道上。当然这是假的,一堆扮演“片场工作人员”的演出者,大呼小叫把扮演Indy演员的演员拉了起来,什么事也没有。紧跟着拍摄在阿拉伯市场的打斗场景。工作人员邀请了五、六名观众上场帮忙扮演“围观的阿拉伯人”。在这一幕中,Indy和女主角在布景的建筑物上爬高上低,一会儿溜索,一会儿跳楼,同时还要与“坏人喽啰”们打斗,充分展示了特技演员的功夫。到最后关头一辆吉普车向Indy高速冲来,Indy抄起机关枪扫射,吉普车着火爆炸,翻了个跟头,做得相当之逼真。戏做到这里还没算完,女主角说请一位观众配合,演给大家看怎么拍摄打斗镜头。一位叫做“丹尼”的观众上了台,看起来像是被真的打得七荤八素。按照正常的思路,普通观众并不知道怎么配合“假打”,所以大家都以为这位丹尼老兄真的不幸遇到脾气暴躁的女主角。不过,随着丹尼和女主角同时鞠躬致谢,观众们也就明白,原来丹尼老兄是混入观众队伍的演员。


花车巡游


正在公园中乱走,天上下起雨来。为了躲雨,我跑向一座貌似城堡的建筑。跑到跟前才发现,原来这也是一个游乐项目,叫做Hollywood Tower Hotel,好莱坞旅馆塔。我一直不排斥恐怖片,小的时候甚至很喜欢,喜欢到一定要在半夜、一个人、关上灯、用一台风扇对墙吹着点小风、戴上耳机看的程度,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刺激。各种突如其来的怪声、恐怖景象,实在是美国恐怖片的要素,而刻意营造的观看环境,则大大强调了这些要素的刺激程度。恐怖塔大概也是刻意营造恐怖气氛的游乐项目吧?


抱着这样的念头,和几个美国年轻人一起进了旅馆。等待处是一个复古式的房间,墙角挂了台黑白电视,播放“恐怖塔”的故事:多年以前,一家人住进城堡,在一个雨夜全部失踪,变成了鬼魂。


电视看完,另外一个墙角的电梯门开了,服务员请大家进入电梯。里面还有个过道,再进一道门,里面和Star Wars一样,是几排座椅。不同的是,游客面前是一面没有玻璃的大窗户。电梯启动了,发出咔咔的机械摩擦声,慢慢往上升。到了某一层,电梯停下来,灯也灭了。窗户外,电光闪烁,显示出两个人形。不吓人,一点儿都不吓人,太小儿科了……


这样又上了两层,电梯开始沿着一个轨道平行移动,从面前的窗口可以看到两旁划过的鬼影。电梯突然停了,所有光线在瞬间消灭。正在猜测还会出什么不吓人的鬼影,电梯突然极速下坠!在那一个瞬间,我明白了,他奶奶的,原来是和“太空飞梭”一样的玩意儿。什么是“太空飞梭”?深圳欢乐谷就有这东西,几十米的高塔,四边悬挂八个座位,人坐上去绑好安全带,“噗”一下,喷气弹射到塔顶,没等你回过神来呢,“哗”一下自由落体到半中央,这样折腾上两三次,有心脏病的多半就死翘翘。


恐怖塔,实实在在就是另一种“太空飞梭”。正在这当儿,电梯止跌反升,速度惊人。到达塔顶的一刹那,竟然体验到一种失重的感觉,而那面打开的窗户,也正好对上高塔顶部的窗口,正可俯瞰整个MGM Studios的全景。当然美景不长,跟着又往下掉,再急速爬升,再自由落体……还好这是在一个封闭空间中,如果像太空飞梭那样脚不沾地悬空坐着,非吓到脚发软不可。绕是如此,我也再不敢多坐一次啦。


另一种太空飞梭……


最后看的是一场交互表演:动画是怎么做成的。两个大屏幕,中间坐个真人。右边屏幕上,动画片《木兰》中的形象“木须龙”活灵活现,左边则一会儿是木须龙表演场地,一会儿又是主创人员出来现身说法。中间的真人,和木须龙、和主创人员插科打诨,生动地介绍了一个动画形象的诞生。

访美行记(2)

机场慢慢不再人潮涌动。该飞的都飞了,只剩下我们这一群不能飞又无处可去的游魂。把行李拜托给刚认识的“难友”,我带了相机,在机场四处游荡。广播不断地重复着安全警告:国土安全部将安全级别升到“橙色”,请勿离开你的行李,看到无人看管的行李,请立刻报警。商店全都关门了,好在还有免费的充电插座可用。走累了,坐下来,不知不觉脑袋塌拉下去,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凌晨5点。到麦当劳买一大杯咖啡(真是够大,喝到最后也没喝完),静待叫号。


Chicago O'hare


直到10点半,才排到我,可以登上去奥兰多的当天第四班飞机。奥兰多天气不算晴朗,但气温挺高,如果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南方”。没错,奥兰多在佛罗里达州中部,而佛州,则是在美国的东南端。芝加哥此刻风雪漫天,而奥兰多则气候宜人。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迪斯尼乐园,是许多美国人满足儿时梦想的圣地。甫下飞机,就可以看到,到处都是Disney童话风格的装饰。跟奥黑尔机场一样,奥兰多机场的候机楼之间,也有轻轨列车连接。


Shuttle Train of Orlando Airport


搭乘黄色Mears巴士到酒店,办好入住手续,再去找IBM PR的人领到胸牌,就立即投入工作,听关于Lotus Connections产品的演讲。30多个小时的旅程,让我疲惫不堪,好在演讲相当精彩,才没睡着。


晚上有一个招待记者的酒会。刚吃了两片烤肉,就不幸和人撞了一下,泼了一身红酒。可怜的衬衫,下午刚换上,又得下岗了。在酒店大堂找到免费的无线热点,上了一会儿网,回到客房。这次入住的酒店,叫做Disney World Swan and Dolphin Resort,实则是由Swan和Dolphin两个建筑组成,是迪斯尼直属的五星级酒店,由喜来登集团管理。


IMG_4130


客房看起来还不错,两张大床,铺了很高很软的垫子,枕头也是头放上去就会窝到底那种软。可是,一如传说中所言,不提供拖鞋、牙膏和牙刷。无奈只好跑到商店区,买了很贵的牙膏牙刷,加起来6块美金,还要另加消费税。好吧,既来之,则安之,该花还得花不是。


Dolphin酒店客房


时差对我完全不是问题,晚上睡得很舒服。一早自然醒,刚好7点半。早餐是自助餐,饮料除了冻牛奶,就是冻酸奶,吃食也乏善可陈。当天安排了4个访问,和一大堆Products Show和Sessions,整天都背着电脑、相机、资料,在Meeting Room和媒体工作室之间跑来跑去。午餐吃了一大坨没有什么味道的鸡肉和许多蔬菜,当然也喝了大量冷水。


Lotusphere Lunch


美国食物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味道和口感完全不能做要求,但菜码、营养和新鲜是绝对有保证的。当天晚上自行解决,在一家餐厅吃的三文鱼。14块美元,可以买到超过半斤的三文鱼(橄榄油煎制),附送米饭和豆角,我甚至没有吃完这一大盘东西。


IMG_4177


下午抽空在酒店附近小规模暴走了一把。原来迪斯尼主题公园中最负盛名的Epcot,就在旁边。奥兰多的迪斯尼乐园,是由四个主题公园组成,公园之间、公园和直属酒店之间,有免费穿梭巴士或水上巴士提供交通服务。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也不太舍得花几十个美金去看新鲜,就只走到Epcot的后门,远远眺望了一下。


IMG_4174

访美行记(1)

不是我故意挖坑,皆因此次隆重访美,尚未结束。目前正困于芝加哥机场五号候机楼,演绎卦象咱水平不太够,只好四处闲逛,逛累了,发现能无线上网,且将截至现在的行记写一写吧。


话说咱照例害完出门恐惧症(肚子不舒服并且浑身出汗),下楼打个车到京信宾馆。咱住的地方离机场太近,司机多半不肯去,所以需要到京信换车。换车有两个选择,坐机场大巴,或者坐打算到机场趴活、顺便带两个人的出租车。大巴是16块钱,而出租则是20。咱是烧包的命,二话没说就上了出租。一路顺利不提。


换登机牌的时候,被告知UA850晚点,也就是说,咱到芝加哥后是不可能赶上原定的航班了。工作人员给我改签了晚上20:55从芝加哥到奥兰多的飞机,也倒可以接受。我要了窗边的座位,谁知居然是倒数第二排,好在飞机大,坏不到哪里去。


机上餐食一如既往地差劲。第一顿是牛肉饭,跟着是一顿泡面,一顿炒面,超难吃,不堪回首也得回首,过几天回去还吃一遍。


R0010444


芝加哥风大雪大,雾蒙蒙一片真不干净。进海关,不能开手机相机。填I94表,排队等移民官考察。轮到我,移民官是个女中年,想象力特丰富,非逼着我说是为IBM工作,其实我只是来报道Lotusphere会议罢了。几经争辩,她终于同意来开会不一定是为主办方工作,并且让我入境。


R0010456


国际航班停靠五号航站楼,我要转乘的航班,在一号航站楼出发。芝加哥奥黑尔机场交通指示很清晰,跟着箭头和图标,很容易找到要搭乘的楼间轻轨。来到B22登机口时,离起飞还有两个小时——其实是我以为只有两个小时,因为接下来就没完没了地推后,推到10点钟,让登机。刚坐下,广播就告知,因为机师当天飞行超过14小时,不能继续操控飞机本次航班取消。


R0010468


老美,几乎所有的老美,都开始用脏话骂人。不过他们的愤怒只停留在嘴上,空乘让所有人下飞机,自己找旅客服务柜台解决问题时,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都听话地带上行李下了飞机。我跟随大部队,到旅客服务柜台排队。原来解决问题的意思,就是给你换一张明天的登机牌,而且时间是不确定的。拿着这张牌,需要在B10口候着,哪班飞机有空座,就上哪班……柜台人员告诉我,下午7点10分的那班可以确认有座,前面的都难说。咱人生地不熟,认了吧。


在芝加哥机场过夜的人


用信用卡开通了机场热点一天连接权限,上网通知各路同学,俺受困芝加哥奥黑尔机场ing。现在我就坐在B10登机口,等待第一班飞机。明天,明天会怎样呢?

签证记

因为要去报道IBM Lotusphere 2007的缘故,得申请赴美商务签证。数年之前,陪某老师去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就惊叹于签证处门口盘蛇状绵延里许的长队;现在要我这个珍惜时间的懒人去排队,真是不太人道的要求了。

其实在面签之前,是需要电话预约及在线填写申请表格的。这两步已经让我吃了苦头。

首先是电话预约。美国人没有充分利用我国发达的声讯电话及短信互动平台,自己做了个Call Center,用自己的电话卡系统。还好这个系统支持在线支付,按我一贯的做法,自然是用招商银行的卡付了帐,然后坐等卡号发到邮箱。等了一晚上,还是音讯全无,只好乖乖到中信银行付现金买卡。36块钱,换得8分钟通话时间。

不过使馆的Call Center系统还是不错的。虽然前面也有许多公告发布,然后需要按数次按键才能真正进入咨询,但这些前置步骤,是不需要付费的(网通收取的电话费另计)。直到输入密码,开始计费后,步骤就变得很简单,似乎是直接可以选择到话务员服务。电话线那头说的是标准普通话,注意,不是北京话,也不是洋腔洋调的那种,几乎让人以为是机器模拟的。为了确认是人在说话,我还和她开了个玩笑,内容此处欠奉。在确认对方是人及报上护照号码、签证类型后,得到一个预约号及预约时间。第二可恨的是这只花了我4分钟的通话时间,剩下4分钟就浪费了。那么第一可恨是什么呢?那就是刚打完预约电话,邮箱就收到了昨晚在线付款购买的电话卡号。电话卡退款巨麻烦,有需要的同学请联系我,免费奉送。

接下来的在线填表,简直就是在挑战我的耐心极限。由于台湾地震的影响,美国使馆网站很难连接,好不容易连接到,又下载不了DS-156表格;好不容易下载到,又发现机器上没有装Acrobat Reader插件……搞了半天,想起来家里没有打印机,只好第二天到公司重新做。

孰料公司网络根本连不到表格网页!情急之下,请网管兄弟拨通ADSL,再试果然可以下载。下载是可以下载,也还看得懂,所有格子填完后,按要求点击“Continue”,提示出错,说家庭住址第一行格式不对。检查吧,15T, 19 Jiangtaixi Road,没错啊。再点,还是出错。难道是机器的缘故?换别人电脑再试,仍然不行。是IE的问题?换FireFox问题依旧。简简单单两页表格,整整填了3个小时还没搞掂。我觉得,这肯定就是传说中的人品问题。按说每年这么多人申请美利坚合众国签证,都得填这个表,为啥就俺通不过呢?

就在打算请别人帮我填之前1秒钟,我再看了一眼出错那行,有些怀疑地删掉了15T后面的半角逗号,这次居然通过了。从学用英文写地址开始,我就肯定一定以及确定地知道,大小地址之间(如房号和楼号之间)是要用逗号隔开的,即便是叛离传统的美国英语,同样如此。而且,为什么地址第二行、第三行和第四行,又可以用逗号呢?郁闷之余,没忘记打印表格,再填好DS-157并打印,就等1月10号面签了。

面签当日,我6点钟就自然醒来。出门恐惧症小小地犯了一犯,两次上厕所还觉得肚子不舒服,出门时是7点30分。的士司机不知道签证处在哪儿,我也只是大略知道在秀水市场附近。不认路的司机带着不认路的我,直奔新加坡使馆以北。看看情形不对,我当机立断,下车步行问路。原来,美国使馆签证处,就在秀水市场的西北,站在建国路边,面对市场,从左边那条小道一直走进去就到了。这下好,约的8点1刻,还真是准点到达。

朝阳区政府在签证处以南的路东,开了一个服务大厅。从大路进入签证处范围,只留有一个小小的旋转栏杆通道,而服务大厅的“签证”二字又如此之拉风,所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晕头晕脑直接进了服务大厅。美国使馆声明,该大厅乃是由朝阳区政府开设,和使馆没有任何关系,使馆也没有从收费项目中分得一杯或半杯羹。声明很严正,但是大厅内的LED屏幕,却能看到预约面签申请人名单和预约时间,显然这个大厅绝对不是区政府独断专行的结果,多半跟老美还是有一些沟通吧。

公平地说,这个大厅还是相当有必要设立的,因为美国使馆并不提供除面签以外的其他服务。如果你没准备好相片(我就是!),或者忘记复印邀请函(我就是!),或者不小心带了手机或其他电子物品(很多人都是!),都能在这个大厅内解决。当然,这些全都要收费,而且费用不菲。例如,照相是30元人民币换得两张50x50mm的标准照,而复印则是1元人民币一页(A4幅面)。

从大厅出来,口袋里少了三十一块钱,走路也轻快(?)了许多。 在进入真正的签证大厅前,要经过两道武警的护照检查,和一道签证处中国雇员的安全检查。十个人十个人放进室内,等待的时间大约是20分钟左右。在门口排队等的时候,我后面有一男子,若有所思地看着墙上贴的“不允许带手机进入使馆”通告,达数分钟之久。俺正窃喜早上出门前果断放下手机的英明之举,这位看通告仁兄的裤兜中,突然响起了铃声……,所有人都笑了起来,除了他自己。有人善意地告诉他,不允许带手机进去的。这位仁兄一脸无辜状:啊?还有这种事?我心里笑得打跌,脸上可没露出来——哥哥,您看半天,这短短三行字,就愣没发现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手机是严禁带入的吗?

该仁兄跑到服务大厅存手机的当口,又有十个人被放进去。我是跟着后面这拨的。数着1,2,3,4,5,6,7,8,到第九,就是我了。后面一个小姑娘跟着进来,问我:有我吗?有我吗?

我说:有,我数着呢。

她说:我记得是站在你前面的啊,怎么突然到后面了?

我说:那你站到前面来吧。

她说:没有没有,我是开玩笑的。

俺三十多啦,早过了和小女孩调情的年纪,所以正色道:不差这两个位置,里面还得排几道队呢。便走到她后面,不但走到她后面,还又多让了一个西装动物到前边。当然我先计算了一下,算上我,这几个人肯定是一拨的,谁先谁后都一样。

进入签证厅后,要排三次队。第一次,递交申请材料;第二次,按指纹;第三次,面谈。周围都在抱怨美国人管理有问题。但仔细想想,他们这样设置,虽然看上去没效率,但整个系统运转却是顺畅的,不会在任何一个环节形成瓶颈。实际上面谈最耗时,所以前面设置的两次排队,腾出了缓冲时间,在真正面谈之前,已经把申请表格上的barcode扫描,并将其中的信息分配到签证官电脑里面了。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颜色牌的设置。每5、6个人会发同一类颜色牌,颜色牌上有两种颜色,例如粉色和黑色,就叫粉黑,绿色和蓝色,就叫蓝绿,上面也用中文标出颜色名称,方便色盲辨识。持有同一类——如粉黑——颜色牌的,就是一组待处理队列。无论是在按指纹窗口,还是面谈窗口,都按组处理,而组的先后顺序,则是在内部排序,并不公开。所以你不会知道自己所在的组还有多久会被叫到。有趣的是,其实在每个环节很快就会被叫到。大家觉得慢,还是心理因素居多。以签证处每天处理的申请数量来看,目前的效率应该是不太低才对。

我这组5个人,我排第四。前面三个,一个探亲,一个交流,一个商务。签证官是个挺好看的金发姑娘,不过下手可不温柔。探亲和商务的,被无情地枪毙。探亲那个,是因为上次逾期离境,犯的是天条,估计以后再签的可能性都比较渺茫了;而商务这个,说是去美国学习某种机器的维护,但却不会说英语,确实说不过去,当然立毙杖下没商量。签交流的,就是那位和我开玩笑的小女孩,紧张得要命,不过签证官根本就没问两句就签了。总结起来,说中文的都挂了……这真是玩笑话,以我的观察来看,拒签还是有理有据的。

轮到我的时候,我都快困死了,还是打醒精神应付。美女签证官来了句How are you,俺也老实不客气回她一个hi。下面是对话实录中文版,俺英文一般,记不得具体字句了——

签证官美女(下称“女”):你到美国开会啊?

我(下仍称“我”):是,参加Lotusphere大会。

女:Lotusphere是个啥?

我:IBM召开的年度技术会议,关于IT的。

女(看表格):你是Journalist?

我(心中暗自得意——要说是reporter的话,没准就问我要记者证了):对了,写杂志文章那种。

女:你写什么样的文章呢?

我:技术评论,关于软件方面的。

(女作恍然大悟状)

女:你说Lotusphere是年度会议,为什么去年你不去呢?

我(暗道:你可太贼了,给爷们挖陷阱啊):去年派的其他同事。

女:你到Lotusphere去做什么呢?

我:参加会议,采访一些IBM的技术负责人。

女:你会在哪儿写文章?美国还是中国?

我(暗道:这算什么问题嘛,还是谨慎一点):中国。

美女侧头想了一下(侧头的样子还是蛮可爱的),好像没什么可问的了,打了几下键盘,拿出一张粉红色纸,撕了半张给我。这当然不是什么破“纸”重圆的信物,只是在很多人眼里,却是相当的宝贵。对啦,就是传说中的签证受理回执了。有了它,意味着你可以堂而皇之地飞往美国本土,接受移民官的另一轮考验。

办妥签证出来时,正好是北京当地时间10:30分。两个小时办完,似乎效率也不比咱们好多政府部门差。这个月21号到25号,我会在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开会,找我喝酒的就别打电话了,我估计不会开国际漫游,回来咱们再喝过。

残雪,夕阳,颐和园

对外国人来说,颐和园是“Summer Palace”,皇家御用消暑胜地。我在2007年第一天,一个雪后初晴的冬日,来到颐和园。在所有的门票、路牌、导游词上,它还是叫做the Summer Palace,夏宫;而夏天,在几个月以外,静静守候。


不过现在是冬的天下。雪在两天以前开始下,连续两天,然后在新年突然停住,换了太阳上场。阳光自雾弥漫的空中洒下,照到雪地上,是金黄的一片,一片,一片。可是傍晚来得太快,当雪剩下残雪,太阳也只剩下夕阳。


颐和园冬天的夕阳


可是傍晚来得太快。走到长廊尽头,白天也到尽头。画舫沉没在暮霭,拱桥外,日落西山。


颐和园冬天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