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少强,坏比无强

周二和某友邦人士名为Marc者吃饭,该友邦人事服务于某国际大公司的研究机构,研究方向是Community Social Software和Mobile Social Software。这个饭局刘韧已经写过,我也来记述一下,算是同(主)题作文吧。


Marc说话爱举例,任何一个观点都必举例说明。在提到Blog的好处时,Marc说起此次美国飓风灾难。他说,美国并非言论自由的国家,政府想让人民以为自己已尽全力,所以会压制主流媒体,不让他们乱说话,这次不行了,一些新奥尔良blogger在网上撰写自己的亲历情况,指证美国政府严重失职。结果就是政府很被动。Marc说,他生长的文化土壤,是一种怀疑政府的文化。Marc又说,美国也有GFW,每封email都会被检查。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没关系,互联网上有10亿双眼睛,也盯着政府。


刘韧说,在去中心化时代,每个人都想获得更多话语的影响力,可能也会有人利用网络媒体胡作非为造谣生事。Marc说,cyberspace并非是在远离地球的外星,它同样受现实法律约束。前段时间有blogger污蔑Apple,就被Apple告上法庭,结果败诉。现在的情形可能会比较混乱,就像当年汽车刚开始普及,经常撞死人,后来出来许多交通法规,情况就好转了。Marc不希望出现给Blogger们颁发执照的状况,他认为大众舆论会约束自己,许多个声音形成的合声,会向一个方向前进。即便这个方向是错误的,也比只有一个声音告诉你往什么地方去来得好。


当晚的聊天主题,也有相当部分和SS直接相关。Marc认为,隐私是大众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不怎么重视的问题。他说,在现实社会中,如果让你到警察局申报自己的朋友列表,一定会让你觉得扯淡。不过,你现在却自动自觉地去Friendster申报自己的朋友列表。如果没有“做点什么”的驱动力,在网上建立无论几度的人际联系都是无用的。Marc的确点到了一些SNS服务商的死穴——人际关系的维护要比建立难许多,人际关系的要点还是互动,只有动起来,关系才是活的,单纯建立关系毫无意义。


由此我想到另外一些貌似“在人际关系中做了点什么”的SNS,例如婚介、交友之类。他们的目的太单纯了,我不会每天需要找人结婚,也不会永远需要结交新人。在这些SNS上面建立的关系圈,是一种薄弱的关系圈,一旦我的简单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我抛弃这个圈子之日。微软利用Messenger来推Blog,就是一种让朋友之间可以做点什么的聪明做法——当你每天阅读朋友的Blog时(反之亦然),你们之间的联系总是存在的。大家每天都要通过站点做点什么,网站还愁不火?


这个道理,无论对于SNS还是传统社区型网站,都一样适用。CSDN和Donews几年以来,积累了大量用户资源。我们能让这些用户互相之间“做点什么”呢?例如,是否可以在365KIT基础上扩展一种“聚会招集”功能,让用户可以方便地招集聚会、聚会结束后自动给每个参加者的通讯录添加其他参加者名片?


Marc一直强调不同声音的重要性。很多声音比很少声音强,连坏声音都比没声音强。嗯,就让声浪爆炸起来吧。

多比少强,坏比无强》有4个想法

  1. 当信息部的《bbs管理条例》的出现就意味着以后的《blog管理条例》。BSP将与bbs运营商一样,面对blogger的言论尽一定责任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