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与写作《网络媒体教程》的缘起

刘韧从捷达前排副驾座位上扭过头来,说:“我在写一本关于网络媒体的书,请你来写技术部分吧。”其时我刚给天极网编辑做了一次题为《技术驱动网络媒体》的小型讲座,我们正在去吃晚餐的路上。雨中的三环路“例牌”地堵成一个停车场,时间仿佛停止了。


那晚的肥羊火锅既辣且鲜,酒酣耳热之后,我开始幻想这本书是如何之受到欢迎。应该说国内还没有一本全面介绍和研究网络媒体的著作,不管是偏重学术的还是偏重实用的。这本书将在中国网络媒体研究史上写下重要一笔。


激动之后就是惶惑。我回顾自己进入网络媒体界的经过,试图找出说明我勉强能胜任这一工作的理由。


小学时,在第一眼看到Apple计算机上的弹球游戏时,我就深深地迷上了计算机这种神奇的玩意儿——张大嘴巴看着他们用录音机把程序从磁带倒到计算机里,我知道这辈子算是搭进去了。之后我在家里的书柜顶上藏了一本Basic语言编程的入门书,有空且无人时就抱着它度过整个下午。可怜的是中学劳动课上我没有被划入计算机组,而是在电子组制造电视天线和组装收音机。


计算机的梦一做就是十年,十年中我常常想象自己就是一台计算机,并让程序片段在脑子中模拟运行,这让我得到极度的满足和快乐。真正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是在大学二年级。我参加了一个学习班,之后又借款购买了自己第一台电脑:AMD486+4M内存+100M硬盘。那段日子里,倒卖打口CD、开办电脑学习班……内向的我在练摊和讲课中成熟起来。


在1996年,我已经是学校数得上的所谓“电脑高手” 。在获得校内比赛的编程冠军后,参加一位日语老师领头的项目组,负责试题库系统的开发。很快我的兴趣就从试题库转移到网络——那位老师通过邮件组与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者保持交流,我也得以得窥网络的神奇。我们搞了个三人小组,并搭建了一个日语学习网站。这个久不更新的网站前段时间已经彻底从网易服务器被删除。


2000年,作为最早的一批玩家,我在上海盛大首个动漫社区“归谷”中乐而忘返,觉察到互联网作为一个非传统的社会,已经在我们身边慢慢形成。在一份备忘录中,我写道——


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是否可以这样来看:互联网本身是一个新形态的社会,它与传统社会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起初,大家都企图把传统社会的一切照搬到网上。传统社会在互联网上的“镜像”按照网络的方式逐渐嬗变;当网络开始反渗透的时候,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人们会发现,网络逐渐融入到社会中。这时,网络将会“隐式”地存在。也就是说,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无缝集成。网络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力。”


2001年,有感于中文编程资料的不易得到,我和两位朋友一起做了CoDelphi.com网站,希望为中文地区Delphi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编程资源。直至2003年,它仍在中国Delphi开发者中拥有相当威信。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CoDelphi.com只是一个尝试,一个验证互联网社会媒体力量的尝试。这个尝试带给我太多的荣誉和满足感,在我感到它到达不可逾越的瓶颈时,只好选择放弃。这个站点现在已经成为自由的Blog聚合站,另外一些朋友在上面自得其乐。


2003年底,应蒋涛之邀来到北京。当时蒋涛创立的CSDN.NET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是中国开发网站的老大,而且围绕网站资源发展出杂志等业务。他希望我能为网站做些事情,改变其单纯的论坛形象,为下一步资源转换奠定基础。在CSDN.NET这片土地上,我试图播种自己对于互联网社会和互联网媒体的想法,希望能长出一些甘美的果实。这个拥有80万会员的社区型网站,带给我许多的启发与感悟。


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需要观察和研究其他网站,或是为CSDN.NET作各种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为互联网媒体和互联网社会中的新事物所刺激,每一次激动过后都会写下点什么,有时是分析,有时是思考,有时是预言。而一班热情洋溢的朋友,也常常和我探讨软件开发、网络媒体、网络社会等有意思的话题,每次讨论,无论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都能碰撞出一些思想的火花。


刘韧以记者的身份,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史,同时他也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我则一直游离于互联网业界之外,文科背景和理科爱好,让我对互联网的观察随时处于摇摆状态:我总是无法完全陶醉在网络媒体内容或网上交流中,而常会不经意地突然发现自己在考虑“这个页面是怎么做出来的”之类的问题。


在互联网媒体领域,我和刘韧是一种有趣的对比及互补,我想这也是刘韧找我合作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在数个月的写作过程中,我曾经达到过每天2万字的速度,也有一、二十天滴墨不着的低谷状态。今年8月,在对稿件进行最后的整理时,我毫不留情地删掉了百分之三十的文字,并且决定重写剩下部分中百分之三十的内容。互联网发展得实在太快,我庆幸它发展得太快,让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积淀下来。


如同当初放弃CoDelphi.com,现在我暂时放弃继续完善书稿的想法。完美主义者是如此执着的一类人,他们中的极端分子永远不会有任何成就。在这本书的写作上追求完美,结果反而是在扼杀它。有时候,放弃反而意味着另一种获得。明年我满三十周岁,有句玩笑话叫做“三十儿立”,我有点儿丁克的倾向,就先把这本书看作儿子吧,希望它在我三十岁时,能够“立”起来。


谢谢刘韧,谢谢蒋涛,谢谢大鱼儿,谢谢所有人,还要谢谢互联网。是你们,让我梦想。


 


韩磊    
2004-10-14    

我参与写作《网络媒体教程》的缘起》有18个想法

  1. 缘起都写了,这一件事也就算结束了。

    只是这真算不得是个儿子,顶多是借腹生了个半子:)恭喜恭喜!

    接下来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呢?

  2. 老师:

    是执著的追求让您成功与梦想相拥。

    十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您是幸福的。

    哈哈,简值是我的偶像!

  3. To 问号鱼:书名已经定了,就是这个。因为是大专院校教材的缘故,不能取太花哨的名字。这本书将于2005年2月出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