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程序员》杂志)
早上起床,泡上一杯咖啡,坐到电脑前打开浏览器看新闻——这是很多人每天的例行公事。当我们陶醉于在链接之间自如跳转,是否也曾经偶尔好奇过:到底是谁想出了这聪明的信息发布方式?在我们迅速将这个“无聊”的问题抛诸脑后时,那可敬的发明者却仍然继续为WWW的未来努力工作着。不过,他已不是孤身一人,而是领导着整个W3C。
他,就是Tim John Berners-Lee,World Wide Web的发明者。
Tim 1955年6月8日生于英国伦敦。在牛津大学女王学院读书时,他曾用M6800处理器和旧电视自己攒了一台计算机。1976年毕业后,他先后受雇于Plessey Telecommunications Ltd、D.G Nash Ltd两家公司。在D.G Nash,Tim曾写过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但真正开启未来之门的,却是之后在CERN工作的一年半。
CERN(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欧洲量子物理研究所),位于瑞士日内瓦。在那里,为了工作需要,Tim写了一个从未发布过的工具Enquire——这个我们无缘得见的Enquire,正是World Wide Web的雏形。不过在此之后Tim就到John Poole’s Image Computer Systems Ltd进行实时控制固件方面的开发工作去了。1984年,当Tim获得奖学金,重新回到CERN之后研究实时系统,他逐渐发现CERN内部沟通机制存在信息漏失的弊端。今天我们可以找到的关于WWW概念的第一份公开文件,是Tim于1989年3月写给CERN的建议书: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Proposal。在这份文件中,Tim提出利用Hypertext(超文本)构造链接信息系统的设想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文件中看到“Browser(浏览器)”概念的最初提出。
最早的浏览器
1994年,Tim加入位于麻省理工大学的LCS(计算机科学实验室)。为了让World Wide Web不被少数人所控制,Tim组织成立了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即通常所说的W3C,致力于“引导Web发挥其最大潜力”。我们所熟知的HTML协议各个版本,都出自W3C会议。可贵的是,W3C的HTML规范是以“建议”的形式发布,并不强迫任何厂商或个人接受。至于微软利用HTML协议的开放性扩展自有标准,打败Netscape,应该是Tim始料未及的了。
《时代》杂志在评价Tim的贡献时这样写道——“和其它影响世界的发明不同,这项发明的确应该归功于一人……Berners-Lee设计了World Wide Web,然后就把它开放给世界。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努力地保持WWW的开放性、非营利性和自由性……很难对WWW做出适当评价,它几乎可以媲美古登堡印刷术。Berners-Lee一手把只有精英们掌握的通讯系统变成了大众媒体。”
这段话实实在在并非溢美之词。Eric Schmidt也曾说过:“如果计算机网络是一门传统科学,Berners-Lee早该获诺贝尔奖了。”我想,Tim本人不会在意这个。当他把上个世纪最伟大的传媒界发明完全无偿地奉献给全世界,天堂已准备好一双洁白的翅膀。Tim Berners-Lee是一位具有极高创造力的程序员,但更是一位品格高尚的盗火者。
在《织网(Weaving the Web)》一书中,Tim提出三个观点:
◎ 编辑Web与浏览Web一样重要,Wiki是向正确方向踏出的一步。
◎ Internet的任何表现形式都应该呈网状,而非树形结构。域名系统例外。
◎ 计算机科学家在技术层面和道德层面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些论断中获益良多,也许只当它是无稽之谈。不管如何,Tim Berners-Lee发明了World Wide Web,并继续在为之做出贡献。这,就已足够。
好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