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妄译(12)

离上次妄译,又有一段时间了。每每惊诧于自己的懒惰,但却无可旧药地沉湎到懒惰中去。或者不该把那种状态称做“懒惰”,而应该说成是“忙碌”,不,是忙碌后的“休息”。然而心里清楚地知道,这样下去就只剩下颓废了。


汉书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上


五月,刘邦军队攻击雍地。雍王章邯(读者应该还记得,就是那位背叛秦王的将军)在陈仓迎击,不过打不过刘邦,从好畤一直败逃到废丘。刘邦打了胜仗,得寸进尺地亲自带兵围住废丘,又派遣手下诸将跑马圈地。


田荣闻说项羽把原来的齐王田市搞到胶东,另立田都为齐王,大怒,带领齐兵迎击田都。田都打败了,向楚王投降。六月,田荣按捺不住,干脆杀了田市,自立为齐王。当时巨野地方有支一万多人的队伍,由彭越带领,属于三不管地带。田荣拉拢彭越,授予他“将军”的印玺,让他去打济北王田安。田安战败被杀之后,田荣一统三齐之地。所谓“三齐”,也就是齐、济北和胶东(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燕王韩广不肯从命搬到辽东,项羽另立的燕王臧荼杀死韩广,抢夺了他的地盘。而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都投降了刘邦。


刚开始的时候,项梁立韩国王族后裔为汉王、让张良做他的司徒。项羽认为这位赶鸭子上架的“韩王”是无功受禄,而且张良原来是跟从刘邦的,不愿意让他们一起掌管韩国;于是假意亲自送到彭城,把韩王给做掉了。跟着就是刘邦抢占关中地区,连齐、梁两国都通电独立。项羽大怒,立郑昌为韩王,抵御汉军。又让萧公角攻击彭越,不过萧公角不大经打。这时,张良已经回到韩国,写信给项羽,说:“汉王只是想得到关中地区而已,如愿之后就会停下来,绝对不敢再东进一步。”看到张良的信,项羽也就懒得西进,改道北击齐国。


(磊按:项羽乱点鸳鸯谱,胡乱分配土地、王位,自以为很风光,其实是埋下了祸根。军阀就是军阀,不会因为你封他做王,就变做了忠臣。可怜蒋介石,犯的是和项羽一样的错误。而张良给项羽的信中所言,与德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告诉欧、美列强的,又是何其地相似!历史,总是在重演着。)

《万叶集》中一篇

严敏又继续翻译《万叶集》了,我也跟着妄译一下。没有斟酌过文字,看官不要见怪。


野有茜兮,猗傩其华。
林有守兮,不可近狎。
君袖振振,守岂不见?


子如茜华,洵美且异。
之子于归,宁不我矜。
我心悠悠,在子之侧。


 

醉,为了世间受苦的人

    早晨九点,自然醒。


     醒过来了,可宿醉的头,依然有些疼。回忆模糊一片,只能追及颓然倒在床上的一刹那。看来是真醉,从昨天下午六点,一直睡到这个时候。


     为什么要喝这么多呢?


     昨天,在茶餐厅偶遇一位朋友,还有这位朋友的一位女性朋友。他们在聊天——不,是女的在倾诉、男的在劝解。


     她结婚刚一年,因为有了小孩才结的婚。孩子如今一岁多了,说是特别逗人想。她的丈夫提出离婚的要求,因为他们太年轻,还没有理解什么是家庭。


     我坐在一旁听,不插话。只是觉得心中一阵一阵疼痛。难受,不单是为了孩子。世间这些受苦的人们,真可怜。人们,何苦要不断地刻薄自己、不断地逼迫自己?我没有能力救赎他们中哪怕一个,唯有替他们伤心而已。


     在这痛苦中,酒入愁肠。醉,是必然的了。


 

无题

思想空白,无言。

C# FAQ:关于泛型

(本文来自Microsoft C# Team的FAQ Blog。我会尽量跟踪这个站点,并不断增补内容。)


Q: C#泛型与C++ templates相比如何?


A: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


Anders曾在一篇访问中提到这个话题。


需要说明的是,泛型和templates的目的并不一样。有些工作templates做起来比泛型好,反之亦然。


模型(Model)


C++ templates使用编译时模型。当在C++程序中使用templates时,如同有一个微宏处理器在起作用一般。


C#泛型不只是编译器的一个特性,也是运行时环境的特性。类似List<T>这样的泛型类型,在编译后仍保有其泛型特质。换言之,C++编译器的替换工作,在C#泛型世界中是由JIT完成的。


错误检查


通过例子能最好地说明。考虑一个template,其中包括方法如下:


T Add(T t1, Tt2)
{
    return t1 + t2;
}


C++编译器能正确解析此方法。当template被真正地调用时,“T”会被真实类型所替代。设若使用的是int类型,则编译器能正确创建Add方法,因为它明白两个整数如何相加。


但如果使用类似“Employee”这样的类型,编译器将出错,因为它不了解如何相加两个“雇员”。


泛型则不然。因为在编译时并不知道具体类型,所以必须通过泛型类的方式来让编译器了解类型的额外信息。


这通过约束(constraints)来实现。Contraints允许作者规定泛型类型支持的数据类型。


例如:


Class List<T> where T:IComparable


意味着无论何时使用T,都可以往CompareTo()函数中传入T并调用该函数。


约束能提供与templates几乎相当的灵活性,但需要很复杂的约束语法。对于Whidbey,约束只能规定某些操作。


例如,无法约定泛型类型必须拥有一个add操作符,所以不能在泛型类中写“a+b”。


可以在运行时使用反射来实现,但实现上味道不清爽,也会带来性能损失。在未来版本中也许会解决这个问题。


运行时操作


C#泛型拥有完全的运行时支持。你可以在泛型类型上执行反射,在运行时创建泛型类型。在C++中没有同等功能。


空间使用


C++和C#对空间的使用不一样。C++ templates在编译时完成,每种类型都会在编译代码中占用独立空间。


在C#中,对特定类型的实现在运行时创建。当运行时环境创建类似List<int>这样的类型,JIT将查看是否之前创建过这种类型。如果已创建过,将直接使用创建了的代码。如果没有创建过,将获取编译器创建的IL代码,用真实类型进行替换。


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对于每种值类型,都会有单独的本地代码路径。引用类型可以互相分享其实现。


所以,C#泛型占用较少磁盘空间和内存空间,比C++ Template有优势。


实际上,C++ 连接器有一种名为“template folding”的特性。C++连接器寻找同样的本地代码段,如果找到,则把它们放到同一目录。


Template元编程


C++ templates有时用于template元编程(metaprogramming)。C#中没有这种特性。


[作者:Eric Gunnerson]

《汉书》妄译(11)

汉书卷一上


高帝纪第一


夏四月,诸侯在戏水旁边最后撮了一顿,各回各家去了。项羽派三万兵跟刘邦去汉地,楚国和其他各国的人,也有数万愿意跟随刘邦。于是刘邦等人就从杜道南入蚀谷。张良是韩国人,不想去汉中,就向刘邦告辞归国了。刘邦看重张良,亲自送到褒中。张良见刘邦对自己很好,就献计让刘邦烧断入汉中的栈道;一方面防止诸侯偷袭,另一方面也可以向项羽表示自己无意东进的想法。


到达南郑后,刘邦手下诸将和士兵们都害了思乡病,整日唱着“东归,东归”的歌谣,还有好多干脆偷偷跑回去。当时韩信是管粮食的都尉,也打算走他娘。萧何听说之后,把他给追回来、推荐给刘邦。萧何相当赞赏韩信,对刘邦说:“如果您有争天下的想法,韩信就是唯一可以共图大计的人。”于是刘邦就斋戒沐浴、大做道场,拜韩信为大将军,向他请教计策。韩信对答如流,说“项羽不守誓约,把您搞到南郑做汉王,简直就是把您当作囚犯流放。您的兵士都是山东人,日夜盼望回家,利用他们的思归之心,可以成就大事。一旦天下安定下来,老百姓习惯了安稳日子,就不好办了。还不如现在就下决心东进。”跟着又陈述如何攻打项羽、吞并三秦的计策。刘邦听后大喜,部署诸将,留下萧何在四川收租、供给军粮。

开发回归人本:软件工程遭遇危机?

(应第二书店之邀而作)


     我一直为吃不到口味一致的炸鸡翅而耿耿于怀。每当我面对一堆火候太过的鸡翅时,总是忍不住会想起软件工程——连号称生产过程最规范的连锁快餐店都无法避免品质偏差,我们怎么能对软件工程继续抱有幻想?


     看来Pete McBreen也有同感。这位偏居于加拿大某小镇的奇人,以一部Software Craftsmanship(《软件工艺》)风雷动九州,并名至实归地荣获了2002年Jolt大奖。


     向读者推荐《软件工艺(Software Craftsmanship)》一书,是一种冒险行为。在“软件工程”本身并未得到透彻理解的情况下,倡导“软件工艺”,极有可能矫枉过正。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软件工艺”,或许也正是时机。设若读者真能体会作者的苦心,且因此而敢于去审视和批判技术界种种流行时尚,则作者的本意也就得以贯彻了。


     McBreen既是实践者,也是思考者。不到两百页的一小册,承载了(从某种意义上)颠覆软件工程的大任。


     多年以来,技术界执着地寻找解决开发过程一切问题的“银弹”,这些努力无疑是值得尊敬的,不过结果却令人叹息:尽管事实上这种银弹并不存在。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开始出现的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曾被当作包治百病的万应良药,在SAFEGUARD这样的巨型项目中,软件工程的价值与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软件工程的思想体系和实践模型渐趋完善,一方面越来越标准化,另一方面也越来越琐碎繁复。按照IEEE的定义,“软件工程是有关软件开发、操作和维护的系统的、规则的、以及可控的应用体系;换言之,即工程理念在软件中的贯彻。”


     听上去很美,不是吗?然而这不过是一种理想而已。软件开发并非机械工作,完全可控的软件开发过程几乎是不存在的。当大师们把目光聚焦到“软件”之时,“开发”也随之变成了生产流水线——面粉和水从这头进去,烤好的羊角面包从那头出来;你需要准备的,只是一份完美的计划。可惜软件开发最终还是会归结到“具体的人”,即开发人员。查理?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极度夸张地证明了,即便是扭螺丝这样的简单机械化操作,也需要操作人员具备相当的技巧。另一方面,该电影也讽刺意味十足地指出,此类“系统的、规则的、可控的”工作,会将人的创造力彻底毁灭。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软件开发是一项极富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工作。当我第一次读到C#语法,惊奇地在其中嗅到Anders Heljsberg的气息,宛如在Delphi一般迷人。事实上,在每一段代码之中,无论这段代码质量优劣,我们总是能隐约看到编码者的身影。没错,正如《软件工艺》所坚持的那样,软件开发确乎是一种“手工艺”。它需要具有高技巧度、强创造力的实践人员。你可以要求工厂生产一百万只同样的机械手,但哪怕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开发人员,是任何一个学校都无法造就的。这些大小不一、质量参差的机械手装在同一台机器上,还要求他们绝对精确地按照计划图纸运作,实在是mission impossible。


     针对软件工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Pete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开发过程理念,即“软件工艺(Software Craftsmanship)”。该理念首先承认人的不可控性,并由此指出,在除大型项目之外的大多数开发场景下,软件工程是不宜采用的一种过程管理体系。书中围绕“软件工艺”这一主题,从多方面做了深入、指导性较强的探讨和阐述。关于这本书谈到的种种方面,在此转述一遍是没有意义的。有美一人,在水之滨;与其听我告诉你她长得怎么样,不如自己去看一看呢。

从VB到VB.NET——VB6程序员如何转向.NET

 (发表于《CSDN开发高手》2003年9月号)


作者 Mahesh Chand


翻译 韩磊


 


Visual Basic .NET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套件中主要组成部分之一。.NET版本的Visual Basic增加了更多特性,而且演化为完全面向对象(就像C++)的编程语言。本文将介绍VB.NET的新特性,并比较VB6.0/VB.NET之间的区别,阐述如何利用VB.NET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


1.1 什么是 VB.NET? 

VB.NET
VB6.0的后续版本。Microsoft推出全新的编程和操作系统Framework——.NET,支持多种语言利用公共.NET库开发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在.NET Framework上运行。使用Visual Basic.NET Framework上编程,这就是VB.NET


首先,让我演示在VB.NET中写最简单的控制台程序:Hello World



1.2 Hello, World!

Hello World!”是初学者学习Windows编程的代表性程序。我们的第一个程序就叫做“Hello VB.NET World!”。该程序在控制台输出一句话:“Hello VB.NET World!”,代码如下所示:



代码 1.1: Hello VB.NET World例子

Imports System


 


Module Module1


    Sub Main()


        System.Console.WriteLine(“Hello VB.NET World!”)


    End Sub


End Module 


 


1.3 VB.NET 编辑器和编译器

你可以在记事本或VS.NET IDE等任意文本编辑器中撰写上述代码,然后保存为HelloWorld.vb 

代码编写完成之后,要么在命令行、要么在VS.NET IDE中编译它。在Microsoft .NET Framework SDK中已经包括VB.NET编译器vbc.exe[1],从IDE或是命令行都可以调用。要从命令行编译HelloWorld.vb,请在命令行窗口输入



vbc HelloWorld.vb /out:HelloWorld.exe /t:exe


编译结束后,HelloWorld.exe被创建到当前目录下。在资源管理其中双击图标或在命令行执行,程序正确地运行了。祝贺你进入VB.NET开发者的行列。


 


Imports 语句 


如你所知,大部分的.NET类型都在名字空间(namespace)中定义。Namespace是定义和管理类别的范畴。察看.NET Framework Class Library,可以看到数以百计的namespace。例如,System namespace就包括了ConsoleObject等类型定义。如果想使用Console类,需要用Imports指令导入System namespace。如下所示:


Imports System

甚至可以明确地调用namespace而无需用Import导入。下面的例子展示了不用Import的“Hello World!”程序:


代码1.2: Hello VB.NET World例子

Module Module1


    Sub Main()


        System.Console.WriteLine(“Hello VB.NET World!”)


    End Sub
End
Module


1.4 解析 “Hello VB.NET World!”

程序第一行是:



Imports System; 

System namespace
定义了Console类,该类用于读写控制台(命令行窗口)。

然后你定义了一个module

Module Module1



End
Module

所有的VB程序都包括一个Main()方法,即应用程序入口点。在例子程序中,我们调用Console.WriteLine()向控制台写入“Hello VB.NET World!”:



    Sub Main()


        Console.WriteLine(Hello VB.NET World!)
    End Sub


WriteLine()
方法归属于Console类,它负责向控制台写一个带有行结束符的字符串。如前所述,Console类定义于System namespace,你通过直接引用来控制类成员。


Console类负责读写系统控制台。读控制台输入用ReadReadLine方法,向控制台输出用WriteLine方法。


1.1 Console类定义的方法
























方法


用途


例子


Read


读入单个字符


int i = Console.Read(); 


ReadLine 


读入一行 


string str = Console.ReadLine();


Write 


写一行


Console.Write(“Write: 1”); 


WriteLine 


写一行,并带上行结束符


Console.WriteLine(“Test Output Data with Line”); 


 


1.5 VB.NET有什么新特点? 

作为VB6.0的后续版本,VB.NET更加稳定,而且完全面向对象。也许你还记得,VB6.0部支持继承、重载和接口,所以不是真正面向对象的。而VB.NET则支持这些面向对象特性。VB6.0有两个薄弱环节——多线程和异常处理。在VB.NET中,开发多线程应用和使用C++/C#别无二致,结构化异常处理也得到支持。稍后我们会详细解释这些特性。



下面是VB.NET的特性列表——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支持继承、重载、接口、共享成员和构造器。
·支持所有的CLS特性,如存取控制.NET类、与其它.NET语言交互、元数据、公共数据类型、委托等等。
·多线程支持。
·结构化异常处理。
 
1.6 名字空间与集合 

前面讨论了我们的第一个VB.NET程序。该程序中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名字空间(namespace)。在.NET参考文档中,你会发现每个类都归属于某个namespace。那么,namespace到底是什么?


一个namespace是类和组件的逻辑组合,其目的在于将.NET class按类别定义。微软借用了C++ class packaging概念:namespace来描述这种组合。.NET Framework中的组件被称为集合(assembly)。全部.NET代码在数百个库文件(DLL)中定义。Namespaceassembly中定义的类组织起来。一个namespace可以包括多个assembly,一个assembly也可以在多个namespace中定义。
 
namespace
树的根节点是System namespace。在.NET Library中,每个class都在一组相似的类别中定义。例如,System.Data namespace只包括数据相关类。同样,System.Multithreading只包括多线程类。


在使用.NET支持的语言(如C#VB.NETC++.NET等)创建新应用程序时,你会注意到每个应用程序都被定义为一个namespace,而所有的class都归属于这个namespace。通过引用这个namespace,其它应用程序就能存取这些class
 
.NET中,代码被编译为中间语言(Intermediate LanguageIL),assembly中存储了IL代码、元数据和其它资源文件。同一个assembly可以附属于一个或多个Exe/DLL。所有的.NET库都存储在assembly中。



1.7 VB.NET: 完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抽象、封装、多态、继承是面向对象语言的四个基本属性。VB6.0不支持继承,而VB.NET则不然。所以,和C++一样,VB.NET也是完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Class
Module

VB.NET
Class…End Class语句对创建class。每个VB.NET至少包括一个Module(模块)。ModuleModule…End Module语句对中实现。应用程序的主要模块是Main方法,亦即应用程序入口点。


VB6.0一样,使用Function/Sub关键字可以定义方法。下面的例子显示了如何创建class、添加方法,并从主程序调用方法:
 
Imports System


 


Module Module1


 


    Sub Main()


        Dim cls As TestClass = New TestClass


        Console.WriteLine(cls.MyMethod)


    End Sub


 


    Class TestClass


        Function MyMethod() As String


            Return “Test Method”


        End Function


    End Class


End Module


Property

属性(Property)是类变量的公共描述。Property…End Property语句用以创建property。属性的Get/Set方法分别用于取得和设置属性值。下面的例子中,DataTestClass的属性。


Imports System


Imports System.Console


 


Module Module1


    Sub Main()


        Dim cls As TestClass = New TestClass


        WriteLine(cls.MyMethod)


        WriteLine(cls.Data)


        cls.Data = “New Data”


        WriteLine(cls.Data)


    End Sub


End Module


 


Class TestClass


    Private strData As String = “Some Data”


    Function MyMethod() As String


        Return “Test Method!”


    End Function


 


    ‘ Adding Data property to the class


    Public Property Data() As String


        Get


            Return strData


        End Get


        Set(ByVal Value As String)


            strData = Value


        End Set


    End Property




重载

VB.NET
通过overload关键字支持方法重载。使用这个关键字,你可以定义同名但不同参数的方法。



类成员访问域

除了原有的PrivatePublicVB.NET引入了几个新关键字。全部访问域关键字列表如下:






















关键字


作用域


Private


限于class内部


Public


可以从class外访问


Friend


限于class所属的应用程序内


Protected


只能被class和其派生类访问


Protected Friend


能被class、应用程序和派生类访问



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最常用的技术。继承让你能够重用类代码和功能。


VB.NET支持继承,而VB6.0则不支持。继承的好处在于你能使用任何人编写的类,从这些类派生自己的类,然后在自己的类中调用父类功能。在下面的例子中,Class B派生自Class A,我们将从Class B中调用Class A的方法MethodA


Imports System


Imports System.Console


 


Module Module1


    Sub Main()


        Dim bObj As B = New B


        WriteLine(bObj.MethodA())


    End Sub


End Module


 


‘ Class A defined


Public Class A


    Function MethodA() As String


        Return “Method A is called.”


    End Function


End Class


 


‘Class B, inherited from Class A. All members (Public and Protected)


‘ can be access via B now.


 


Public Class B


    Inherits A


    Function MethodB() As String


        Return “Method B is called.”


    End Function


End Class



可以从一个class中派生多个自定义class,也可以从多个class派生一个自定义class



共享的成员

类的共享成员被类的所有实体共享。共享成员可能是属性、方法或字段/值域。在你不想让用户全面控制自己的类时,共享成员相当有用。例如,你可以开发一个类库,让用户通过共享成员使用其中的部分功能。


 


可以通过class本身引用共享成员,而无需通过类的实体。例如:

Module Module1


    Sub Main()


        WriteLine(A.MethodA())


    End Sub


End Module


 


‘ Class A defined


Public Class A


    Shared Function MethodA() As String


        Return “Method A is called.”


    End Function


End Class




多线程

VB
语言的一大弱点就是缺乏编写自由线程(free-threaded)程序的能力。在.NET Framework中,所有语言共享CRLCommon Runtime Library,公共运行库),也就是说,你可以用VB.NETC#或其它.NET语言编写同样的程序。



System.Threading namespace
定义了线程类。我们只需要引入System.Threading namespace,即可使用线程类。



System.Threading.Thread
类提供线程对象,可以使用Thread类创建或破坏线程。



创建线程

使用Thread类的实体创建一个新线程,然后用Thread.Start方法开始执行线程。线程构造器接受一个参数,该参数指明你要在线程中执行的procedure。在下例中,我想在oThread1Thread类的一个实体)的第二线程中执行SecondThread过程:



oThread1 = New Thread(AddressOf SecondThread)


SecondThread procedure looks like below:


Public Sub SecondThread()


    Dim i As Integer


    For i = 1 To 10


        Console.WriteLine(i.ToString())


    Next


End Sub


然后,调用Thread.Start()开始线程:


oThread1.Start()


 


下面的代码创建两个第二线程:


 


Imports System


Imports System.Threading


 


Module Module1


    Public oThread1 As Thread


    Public oThread2 As Thread


 


    Sub Main()


        oThread1 = New Thread(AddressOf SecondThread)


        oThread2 = New Thread(AddressOf ThirdThread)


        oThread1.Start()


        oThread2.Start()


    End Sub


 


    Public Sub SecondThread()


        Dim i As Integer


        For i = 1 To 10


            Console.WriteLine(i.ToString())


        Next


    End Sub


 


    Public Sub ThirdThread()


        Dim i As Integer


        For i = 1 To 10


            Console.WriteLine(“A” + i.ToString())


        Next


    End Sub


End Module




破坏线程 

调用Abort方法来破坏(中止)一个线程。在调用Abort之前,确保用IsAlive判断线程处于活动状态。



If oThread1.IsAlive Then


  oThread1.Abort()


End If




暂停线程

可以使用Sleep方法来暂停线程执行。Sleep方法接受一个以毫秒为单位的参数,指明线程应当暂停多长时间。


 


下面的例子让线程暂停1秒钟:



oThread2.Sleep(1000)

你也可以使用SuspendResume方法来挂起和继续线程执行。




设定线程优先级

Thread
类的Priority属性用于设定线程优先级。该属性可以设置为NormalAboveNormalBelowNormalHighestLowest。如:



oThread2.Priority = ThreadPriority.Highest

线程与Apartment

使用ApartmentState属性设置线程的apartment类型,该属性值可以为STAMTA或是Unknown[2]



oThread.ApartmentState = ApartmentState.MTA

MTS
意味着可以使用多线程模式,而STA则只能是单线程执行。



Public Enum ApartmentState


{


STA = 0,


MTA = 1,


Unknown = 2,


}



1.8 结构化异常处理
异常处理也被称之为错误处理。作为VB程序员,你一定对On Error GotoOn Error Resume Next这些VB6.0错误处理语句耳熟能详。这种类型的错误处理被称为非结构化异常处理(Unstructured Exception Handling)。而在VB.NET中,Microsoft推出了结构化异常处理机制。VB.NET支持类似C++TryCatch..Finally控制。Try..Catch..Finally结构如下:
 
Try


可能导致异常的代码


Catch


当异常发生时处理异常的代码


Finally


清理现场


End Try


 


Try语句块用以抛出异常。如果异常发生,在Catch语句块中处理。Finally语句块是可选的,在需要释放资源时特别有用。




1.9 VB6.0VB.NET的不同之处

除了上面谈到的语言进化,还有一些语法上的变化。所有这些语言和语法的变化在MSDN中均可查到,本文只作简单介绍。




数据类型(Data Type)的改变

VB.NET
中有些数据类型得到改进。下面是变化对照表。




 




























数据类型


VB6.0


VB.NET


Integer


16 bit size


32 bit size


Long


32 bit size


64 bit size


Currency


用于存储大浮点数


decimal替代,支持更高精度


Variant


可以存储任意类型数据


Object类型替代,也可以存储任意类型数据,但结果更好


Date


Date类型被存储为double


引入DateTime类型,用于存储不同格式的日期



VB.NET中,Short数据类型是16 bit的。ShortIntegerLong都等同于CLRSystem.Int16System.Int32System.Int64类型。
 

变量声明的变化

VB6.0中,变量声明有许多限制。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同行声明多个变量。如果一定要在一行中声明多个变量,就一定得指明每个变量的类型,否则将被默认为Variant类型。



Dim a1, a2 As Integer 
Dim a3 As Integer, a4 As Integer 

第一行中的a1Variant类型,a2Integer类型。第二行中两个变量都是Integer类型。

VB.NET
支持同行声明多个变量,举例如下:



Dim a1, a2, a3 As Integer 

变量初始化是另一个问题。在VB6.0中不能同时声明和初始化变量,而VB.NET则支持这个特性。



Dim name As String = “Mahesh”
System.Console.Write(name) 

声明常量也可以照此办理:

Const DT_COUNT As Integer = 23 

New
关键字。在VB.NET中,New关键字用于创建对象。由于数据类型是对象,所以New关键字用以创建一个数据类型对象。



Dim i As Integer = New Integer()
i = 10
System.Console.WriteLine(i.ToString()) 

代码块级别支持。像C++一样,VB.NET支持代码块级别的作用域检查。在语句块中声明的变量只在块内有效。



For i = 1 To 10
Dim p As Long
System.Console.WriteLine(i.ToString())
Next
System.Console.WriteLine(p.ToString()) 

这段代码在VB.NET中会得到一个编译错误,因为pFor..Next语句块之外不可访问。在VB6.0中这段代码可以通过。




改进了的类型安全


VB6.0中,当你声明一个对外部过程的引用时,可以指定任意类型的参数为As AnyAny关键字禁止了类型检查,允许任意数据类型传入和返回。



VB.NET
不支持Any关键字。你必须指定每个参数和返回值的数据类型。


数组
VB.NET
对数组作了明显的改动。





数组范围。在VB.NET中,你需要格外留意数组范围问题。VB6.0默认数组下界为0,故数组中的元素数量等与数组上界值加一。下面的数组界限从A(0)A(10),共有11个元素:



Dim A(10) As Single

可以使用Option Base改变下界值为1。在VB.NET中,数组和C++一样,下界值为0,不支持Option Base

注意:MSDN文档指出数组只能包括与其尺寸相等的元素数量,例如:

Dim A(10) As Integer 

只能包括10个元素(从A(0)A(9)),但在编译下面这段代码时我发现它运行良好,看起来数组中容纳了11个元素。




Dim A(10) As Integer 
A(0) = 12 
A(2) = 24 
A(10) = 23 

System.Console.WriteLine(A(0).ToString()) 
System.Console.WriteLine(A(10).ToString())
System.Console.WriteLine(UBound(A).ToString()) 
System.Console.WriteLine(LBound(A).ToString()) 


Lbound
Ubound分别返回 010

ReDim
Fixed Array。你可以在VB6.0中指定固定长度的数组。


 


Dim ArrWeekDays(0 To 6) As Integer 



这里的ArrWeekDays数组是固定长度的,不能用ReDim语句改变长度。VB.NET不支持固定长度数组,所以ReDim总是有效。



可以用下面两种方式声明数组:

Dim ArrWeekDays(6) As Integer
Dim ArrWeekDays() As Integer = {1, 2, 3, 4, 5, 6} 

ReDim
语句。在VB6.0中,ReDim用于初始化动态数组。在VB.NET中你不能把它当作声明用。ReDim只能用于改变数组长度,不过不能改变数组维度。




Variant
对阵Object
VB6.0
中的Variant数据类型能存储任意类型变量,VB.NETObject具备相同能力。



算术操作符
VB.NET
支持类似C++的快捷方式。下面的表格显示了常规操作与快捷操作的不同之处。快捷方式也可用于*/|&等操作符。



操作符        常规语法     快捷方式
加法           A = A+5    A +=5 
减法         A = A – 5  A -+ 5

固定长度字符串


VB6.0中,可以在声明字符串时指定其长度。VB.NET不支持固定长度字符串。



布尔操作符
VB6.0
中的AndOr或是Xor语句是按位操作符。而在VB.NET中,它们是布尔操作符。执行这些操作将返回truefalseVB.NET引入新操作符来完成按位操作。



操作符           描述          

BitAnd           
按位And
BitOr             
按位Or
BitXor            
按位Xor
BitNot            
按位Not


结构与自定义类型
VB6.0中,你使用Type…End Type语句块创建结构或自定义类型。例如:



Type StdRec 


StdId As Integer 


StdName As String 
End Type 



VB.NET
引入新的语法:StructureType…End Type不再被支持。Structure…End StructureC++用法相同。可以指定结构中每个元素的可访问域,如PublicProtectedFriendProtected FriendPrivate等。例如:



Structure StdRec 


Public StdId As Integer 
Public StdName As String 


Private StdInternal As String 
End Structure

VB.NET
中的Structures就像类一样,也可以拥有方法和属性。

New
Nothing关键字

VB6.0
中,AS NewNothing关键字用于声明一个对象并初始化它。
 
VB.NET
不支持隐式创建对象。如前所言,甚至连数据类型都是对象。你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创建数据类型或对象:
 
Dim i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 New Integer() 
// Do something 
if i = Nothing Then 
End If 

不支持Set语句
VB6.0
使用Set语句指派对象。例如:

Set myObj = new MyObject
Set a = b

VB.NET中,不需要使用Set指派对象。例如:

myObj = new MyObj()
a = b

过程(procedure)语法的变化
VB.NET中过程语法有了很多变化。例如类似C++的过程调用方式、ByVal(传值)为默认类型、Optional关键字、return语句等等。

类似C++的过程调用方式
VB6.0
允许不用加圆括号调用过程(sub)。不过,用Call语句调用函数或sub时,一定要使用圆括号。例如:

Dim I as Integer
Call EvaluateData(2, i) 
EvaluateData 2, i 

VB.NET中,所有的方法调用都需要圆括号,而Call语句则是可选的。
 
ByVal
是默认参数类型
VB6.0中,在调用函数或subByRef(传址)是默认类型。那意味着所有改变将反映到传入的变量。VB.NET改变了这种方式。现在,默认的参数类型是ByVal(传值)。
 
Optional
关键字
VB6.0
使用Optional关键字可用来让用户决定传入一个默认值,之后在调用IsMissing函数判断参数是否有效。
 
而在VB.NET中,每个可选参数必须声明其默认值,无需调用IsMissing函数。例如:

Sub MyMethod(Optional ByVal i As Integer = 3) 


Return语句
VB.NETReturn语句与C++相似。使用Return语句把控制权从过程返还给调用者。在VB6.0中,Return语句与GoSub语句一起使用。VB.NET不再支持GoSub语句。


流程控制的改变
下面是VB.NET对流程控制语句的修改:

1. GoSub
不再受到支持。

2. Call
FunctionSub语句均可用于调用过程。

3. On … GoSub
On … GoTo语句不再受支持。可以使用Select Case语句来替代。

4. While … Wend
语句现在改为While…End While语句。不再支持Wend关键字。

小结 
Visual Basic .NET
.NET版本的Visual Basic。通过本文你了解到VB.NET的基本概念,而且也从VB6.0开发者的角度对VB.NET进行了考察。


 






[1] 译注:这意味着你无需购买VS.NET即可进行VB.NET开发



[2] 译注:STA-Single Threaded ApartmentMTA-Multi Threaded Apartment

“英国人改变世界”——World Wide Web发明者Tim John Berners-Lee

(发表于《程序员》杂志)

    早上起床,泡上一杯咖啡,坐到电脑前打开浏览器看新闻——这是很多人每天的例行公事。当我们陶醉于在链接之间自如跳转,是否也曾经偶尔好奇过:到底是谁想出了这聪明的信息发布方式?在我们迅速将这个“无聊”的问题抛诸脑后时,那可敬的发明者却仍然继续为WWW的未来努力工作着。不过,他已不是孤身一人,而是领导着整个W3C。


Tim John Berners-Lee
     他,就是Tim John Berners-Lee,World Wide Web的发明者。


     Tim 1955年6月8日生于英国伦敦。在牛津大学女王学院读书时,他曾用M6800处理器和旧电视自己攒了一台计算机。1976年毕业后,他先后受雇于Plessey Telecommunications Ltd、D.G Nash Ltd两家公司。在D.G Nash,Tim曾写过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但真正开启未来之门的,却是之后在CERN工作的一年半。


     CERN(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欧洲量子物理研究所),位于瑞士日内瓦。在那里,为了工作需要,Tim写了一个从未发布过的工具Enquire——这个我们无缘得见的Enquire,正是World Wide Web的雏形。不过在此之后Tim就到John Poole’s Image Computer Systems Ltd进行实时控制固件方面的开发工作去了。1984年,当Tim获得奖学金,重新回到CERN之后研究实时系统,他逐渐发现CERN内部沟通机制存在信息漏失的弊端。今天我们可以找到的关于WWW概念的第一份公开文件,是Tim于1989年3月写给CERN的建议书: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Proposal。在这份文件中,Tim提出利用Hypertext(超文本)构造链接信息系统的设想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文件中看到“Browser(浏览器)”概念的最初提出。


 
最早的浏览器



     这时Tim已经开始在Enquire的基础上,基于NeXTStep系统开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Web Server——httpd、第一个客户端浏览器——WorldWideWeb,之后又在1991年建立并开通第一个WWW网站http://info.cern.ch/(该网站至今仍然是CERN的官方站点)。到1993年,Tim再接再厉,制定了URI、HTTP、HTML等的第一个规范。


      1994年,Tim加入位于麻省理工大学的LCS(计算机科学实验室)。为了让World Wide Web不被少数人所控制,Tim组织成立了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即通常所说的W3C,致力于“引导Web发挥其最大潜力”。我们所熟知的HTML协议各个版本,都出自W3C会议。可贵的是,W3C的HTML规范是以“建议”的形式发布,并不强迫任何厂商或个人接受。至于微软利用HTML协议的开放性扩展自有标准,打败Netscape,应该是Tim始料未及的了。


      《时代》杂志在评价Tim的贡献时这样写道——“和其它影响世界的发明不同,这项发明的确应该归功于一人……Berners-Lee设计了World Wide Web,然后就把它开放给世界。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努力地保持WWW的开放性、非营利性和自由性……很难对WWW做出适当评价,它几乎可以媲美古登堡印刷术。Berners-Lee一手把只有精英们掌握的通讯系统变成了大众媒体。”


      这段话实实在在并非溢美之词。Eric Schmidt也曾说过:“如果计算机网络是一门传统科学,Berners-Lee早该获诺贝尔奖了。”我想,Tim本人不会在意这个。当他把上个世纪最伟大的传媒界发明完全无偿地奉献给全世界,天堂已准备好一双洁白的翅膀。Tim Berners-Lee是一位具有极高创造力的程序员,但更是一位品格高尚的盗火者。


     在《织网(Weaving the Web)》一书中,Tim提出三个观点:


◎ 编辑Web与浏览Web一样重要,Wiki是向正确方向踏出的一步。
◎ Internet的任何表现形式都应该呈网状,而非树形结构。域名系统例外。
◎ 计算机科学家在技术层面和道德层面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些论断中获益良多,也许只当它是无稽之谈。不管如何,Tim Berners-Lee发明了World Wide Web,并继续在为之做出贡献。这,就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