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将《汉书》译作白话,并无“立言”的想法,不过是为了验证自己理解程度罢了。译者姑妄译之,读者也就姑妄读之吧。原文若非必要,一概不录。
汉书卷一上
髙帝纪第一上
汉朝高祖皇帝,是沛县丰乡人,刘姓。他的母亲在湖边休息,发梦遇见神仙。当时乌云密布、雷鸣电闪,高祖的父亲——刘太公——前往探视,发现一条龙正与其搞搞震。后来,就发现她怀孕了,并产下刘邦。
刘邦这个人,高鼻龙颜,长了一把漂亮的大胡子,左大腿上有72粒黑痣。他宽容仁厚、生性豁达,胸怀大志,基本上不参加家庭生产劳动。长大成人之后,报名试用,当了泗上地方的亭长小官。此人当官期间,下属小吏没有不被他欺负的。他还沉湎酒色,曾有一次向王婆婆、武姥姥赊酒喝,醉倒在地,武、王两位老人见到他身上有怪物游走。以往刘邦每次去打酒,都要多卖数倍价钱。自从见到怪物出现,到岁尾结帐时,这两家小店反而将赊账的凭据毁去,不予追偿。
刘邦曾经到咸阳服徭役,见到过秦朝皇帝出巡的盛况,长叹道:“我靠,大丈夫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啊!”
单父人吕公,和沛县县令关系不错,因为避让仇人的关系,到沛县打秋风,后来就干脆住下来了。沛县的一干大小官员、地痞流氓听到县令正接待重要客人,纷纷前往祝贺。萧何是县令心腹,主管收礼事宜,告诉管事的说:“送礼不足一千钱的,只让坐在堂下。”刘邦是亭长,一贯自以为高于其他小官,就在名片上瞎写“送贺礼壹万”,实际上一分钱也没有带来。名片送进去之后,吕公大为吃惊,亲自到门口迎接。这个吕公喜欢给人看相,见到高祖后,为其相貌所震动,加倍地敬重起来,请到上座坐下。萧何说:“刘季这个人,好说大话,很少做实事。”刘邦为了向在座客人显摆显摆,对萧何的话充耳不闻,大剌剌坐了上座。酒过三巡,吕公向刘邦暗使眼色,要他留下。喝完酒,来到后房。吕公说:“在下从小好给人看相。相过的人千千万,也不如你这相貌好。希望你自爱啊。在下生有一女,希望你能娶回去做个扫地的偏房。”后来,吕婆对吕公发火说:“你一直宝贝这个女儿,打算把她嫁给一位贵人。沛县县令与你关系这么好都娶不到手,怎么随随便便就需配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就不是你等女流之辈所能理解的了。”最终还是许给了刘邦。吕公的这位女儿,后来成了吕后,生有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刘邦曾有一次休假携眷回家。一天,吕后与两个孩子住在田中,有位老头子路过,想要点水喝。吕后给他一些东西吃。老头为吕后看相,说“夫人是天下的大贵人。”吕后让他给两个孩子看相。先看孝惠帝,说“夫人的富贵来自于这男孩。”又看鲁元公主,也是大贵之相。老头走后,刘邦从别的房子过来。吕后谈起老头看相、说母子三人都是富贵相的事。刘邦问:“走远没有?”,吕后说没有走远。于是刘邦跑步追去,要求老头也给自己看看。老头说:“夫人和小孩的富贵,都要从你身上来。你的相貌贵不可言。”刘邦感激不尽,说:“要真能像您说的那样,一定重谢!”等到后来刘邦真的发达之时,已经找不到这老头的下落了。
颇为有趣
to VirusHuo:你看得倒快。不过我基本还是忠于原文的。
看得出来基于原文。这段我倒是看过。
不过文法颇为有趣。看起来很爽。
“我靠,大丈夫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啊”
翻译的好!
呵呵,历史难道不就是这个样子?
历史就是这个样子。
谁知道历史到底什么样子?
近日读《魏书》,发现几处所引用的史料对一件事情的描述和评价完全不同,有趣。
历史就是历史那个样子。你看到的“引用史料”,是评注的部分吧?
是评注部分。
历史就是历史那个样子,此言甚妙。
评注部分自然各有各的看法。从个别字词的音义到整句的意思,都是仁者见仁。
所以说历史就是那个样子。其实也必然,对一件事情的评论个人的看法不同,流传下来的文字也必然有所不同。
呵呵,的确有趣。
看你们讨论的热闹,我都想找来原文读读了。
还要掺杂进去后代看到前代人的评论,所思所感。和历代政府为了政权稳固起到的导向性作用。以及等等等等、其他其他……
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历史。
其实不必一谈典籍就联想到政治需要。宏观上政府自然会做舆论导向,但总体而言中国学术界一贯以来都还是比较能坚持独立思想的。在四库之外,其实还有很多野书。
特别要提到的是中国史书的传统。像我们现在讨论的《汉书-高帝纪》,字面上尽是褒奖,骨子里却处处透出对其人之不屑。所以,看史书要看进去,要看到言外之意。没有读懂的,就是“啊!大丈夫就该是这个样子。”,读懂的,就是“我靠!大丈夫就该是这个样子。”
呵呵,取笑而已。
所以说文法颇为有趣….活灵活现,又似恶搞。
这也是我爱古文远胜于现代文原因之一。
当年历史让我头大……
试着翻译一下四十二卷
张、周、赵、任、申屠,有什么特别的理由需要先于其它章节翻译呢?
《汉书》和《史记》类似吗?
咋译得和《史记》中的《高祖本纪》一样呢?
还好,就是太少了!!!